監獄不能降低再次犯罪率?
美國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相比被判緩刑的人,被關進監獄其實并不能降低再次犯罪率。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在沒有開展實際的研究前,很難知道美國的結論是否適用于別的社會。
責任編輯:朱力遠
監獄作為關押犯罪者的場所,已有數千年歷史,一方面是為了懲罰,另一方面也廣泛地被寄予了使犯罪者出獄之后能“改過自新”的希望。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30日《南方周末》)
美國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相比被判緩刑的人,被關進監獄其實并不能降低再次犯罪率。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在沒有開展實際的研究前,很難知道美國的結論是否適用于別的社會。
打擊犯罪,依照法律維護社會的秩序,是世界各地司法系統希望實現的。監獄作為關押犯罪者的場所,已有數千年歷史,一方面是為了懲罰,另一方面也廣泛地被寄予了使犯罪者出獄之后能“改過自新”的希望。
然而,2019年5月13日,美國一項包含了近11萬罪犯的大型自然實驗發現,相比被判緩刑的人,被關進監獄其實并不能降低再次犯罪率。這個結論再次將如何更有效預防犯罪的問題凸顯了出來,因為根據實驗結果,“一關了之”可能是既浪費錢,又沒什么效果的措施。
為什么這么說?
區別于一般的實驗室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