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避免”的醫療糾紛?——“產癱兒”索賠路

以國際上約1‰—3‰的發病率計算,中國每年約有3萬新生兒患有不同程度的臂叢神經損傷。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何海寧

一名“臂叢寶寶”在做康復治療。 (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30日《南方周末》)

以國際上約1‰—3‰的發病率計算,中國每年約有3萬新生兒患有不同程度的臂叢神經損傷?!靶律鷥罕蹍采窠洆p傷已成為產科的主要醫療糾紛?!?/p>

“臂叢寶寶”大部分為巨大兒,臂叢神經損傷案例大多發生在縣級醫院和民營醫院。幾乎所有案件均認定醫方需承擔部分責任,賠償金額低則幾萬,高則數十萬。

二孩政策放開后,孕婦因為妊娠糖尿病等原因,使得胎兒體重過重,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臂叢神經損傷,“孕婦一定要注意控制孕期體重的增加”。

1歲零3個月的辰辰想把桌上的瓶子拿給爸爸,卻失敗了。他的右手至今無法抓握,稍稍使勁就成了“鷹爪手”。使用左手活動,是他最舒服的狀態。

事發一年多,在經歷最初的崩潰之后,河南濮陽人晁帥已漸漸能接受辰辰患病的事實:兒子有異于常人,是個“臂叢寶寶”。

如同一張地鐵交通網,臂叢神經錯綜復雜地支配著上肢的感覺和運動。因分娩等原因造成臂叢神經撕裂,從而導致上肢部分或完全癱瘓,這種疾病被稱為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俗稱“產癱”,這些寶寶被稱為“臂叢寶寶”。

“知道產癱患兒的人都會嘆息:太可憐了;不知道的,會叫一聲‘怪物’?!睆偷┐髮W附屬華山醫院寶山分院(即上海市寶山區仁和醫院,以下簡稱仁和醫院)康復科的兒童治療室里,一位陪伴“臂叢寶寶”康復治療的母親感嘆。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群體。中國沒有相關流行病學調查,但以國際上新生兒約1‰-3‰的發病率計算,中國每年1500萬左右的新生兒中,約有3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臂叢神經損傷。其中80%不需要手術,通過康復訓練可自行恢復,其余需要通過神經或功能重建手術恢復上肢功能。

2019年5月15日,一條新聞在多個“臂叢寶寶”微信群瘋轉:四川達州一名產婦分娩時,因主治醫生不在場,導致男嬰手臂癱瘓。法院二審并未當庭宣判,但在一審時認定醫院全責,判決涉事醫院賠償14萬余元。

晁帥看到這條新聞時,辰辰正在一旁玩耍。再過不到一個月,起訴辰辰出生醫院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也將開庭?!叭绻敵鯃猿肿约旱南敕?,讓妻子去另一家醫院生產,孩子是不是本可避免這場災厄?”晁帥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