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里的扶貧干部: 回鄉如何改變貧困村落

這些深入到基層一線的扶貧干部,盡管個體不同、經歷不同、所用方式亦有不同,卻在一個個村莊中,成為撬動局部氣候、調動各方資源的杠桿,帶領村民走向新生。

扶貧干部不僅是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一個協調者、統籌者,還是扶貧工作的宣傳者。

責任編輯:張玥晗

民企里的扶貧干部在英德市魚咀村幫助村民發展黑豚養殖產業。 (大食/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30日《南方周末》)

這些深入到基層一線的扶貧干部,盡管個體不同、經歷不同、所用方式亦有不同,卻在一個個村莊中,成為撬動局部氣候、調動各方資源的杠桿,帶領村民走向新生。

扶貧干部不僅是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一個協調者、統籌者,還是扶貧工作的宣傳者。

2019年是精準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貧困人口持續減少的背后,飽含著一線扶貧駐村干部的付出。據國務院扶貧辦的統計,截至2018年9月,全國累計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干部278萬名,目前在崗的駐村干部77.5萬名。

在這些扶貧干部中,有一批來自民企的扶貧干部,他們曾是建筑師、公益從業人員、企業員工,曾有光鮮的履歷、優異的工作成績,但最終他們選擇了回到村莊。

當過兩年鄉村教師的潘定國,作為公益從業人員,曾參加過四川雅安、云南魯甸的地震救援行動,還在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幫扶過貧困村,成為駐村扶貧干部后,他對扶貧的理解更有新的體會。

“村民們可能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變化之快,因此駐村扶貧的干部不僅是一個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一個協調者、統籌者,還是政府扶貧工作的宣傳者?!?/p>

轉型

2010年被派駐到廣東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參與脫貧工作之前,劉剛是一名建筑工程師。他成天與建造圖紙、鋼筋水泥等打交道,在接到公司指派的扶貧任務時,劉剛有些猶豫,“我雖然來自農村,可這些年已經適應城市生活,再說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中,根本沒考慮過會去農村扶貧?!?/p>

雖然不情愿,但劉剛還是來到樹山村,他自己都沒想到,在農村扶貧的第一線,他一待就是8年。

樹山村是房企碧桂園集團最早的精準扶貧項目。2010年,碧桂園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號召,捐贈2億元參與廣東扶貧濟困,在省扶貧辦的直接指導下,碧桂園先后考察了8個省級貧困村,最終選定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作為幫扶示范點,采用“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扶貧理念,發展苗木種植綠色產業。

作為水庫移民的村莊,樹山村共包括13個自然村、380多戶共14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