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溫柔逆子

李安無疑是華人在美國電影行業最成功的代表。就如同英國人卓別林、希區柯克、雷德利·斯科特、諾蘭,德國人茂瑙、弗里茨·朗、劉別謙,瑞典人斯約斯特羅姆,波蘭人比利·懷爾德、波蘭斯基,捷克人福爾曼,加拿大人維綸紐瓦,墨西哥人岡薩雷斯·伊納里圖。還有幾位電影大師,雖生于美國,但攜帶著鮮明的族裔身份,比如意大利裔的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猶太裔的伍迪·艾倫,黑人導演斯派克·李。

自20世紀初以來,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電影長期處于世界電影的中心舞臺,成為電影文化最強勢的輸出者,電影技術最前沿的革新者。而美國電影就像這個國家一樣,它的昌盛和不斷的自我更新,得益于對全球人才超強的吸納能力,以及各個族群五彩斑斕的文化光譜。我們往往強調好萊塢類型化、流水線化、單一化的面向,而忽視了美國本身并不是一個同質性的民族國家,移民以及頻繁的跨文化的碰撞、跨族裔的融合,既塑造了美國,也賦予了美國電影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李安參與并貢獻了美國電影。用東方的柔軟、靈動、抒情,重新注視美國的南北戰爭、嬉皮士運動。

香港人吳宇森、馬來西亞華人溫子仁也在類型片領域獲得了好萊塢的認可。但只有李安,可以稱得上躋身美國一線導演行列的電影藝術家: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一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四次捧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桂冠(兩座威尼斯金獅、兩座柏林金熊)。從1991年的《推手》開始,李安從影28年,執導13部長片,其中華語片5部(《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臥虎藏龍》《色,戒》),英語片8部(《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與魔鬼共騎》《綠巨人》《斷背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李安工作室提供

1978年到伊利諾伊大學求學前,在臺灣藝專影劇科,李安感到舞臺“擦亮了我的雙眼,呼喚、吸納著我的精魂”。但他也從此成了父親眼中的“逆子”。父親的觀念比較傳統,認為戲劇、電影不是正經職業。父權的壓力讓李安即使在年過四旬成名之后,“這層心理障礙依然存在”, “回臺灣就緊張”,“跑的越遠,能力越強,人也越開心。一臨家門,緊張壓力越大”。在藝專三年、伊大兩年的戲劇訓練,成為李安電影創作的底子。之后他又在紐約大學拿到了電影學碩士學位。但等待他的卻是長達六年的失業狀態。

在美國學習期間,李安感受到的第一個“文化沖擊”跟“性”有關?!靶浴笔俏鞣綉騽〉囊粋€重要根源。人類受到撒旦(蛇)的引誘,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開始意識到羞恥,有了性交、懷孕,所有的痛苦與生命的延續由此開始。在影片《喜宴》中,李安客串的角色親口說出:“你正見識到中國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p>

《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被稱為“父親三部曲”,由郎雄扮演的父親角色置身于激烈的代際沖突、文化沖突之中,兒子或女兒則面臨“孝”與“自由”之間的選擇。李安的編劇功底和戲劇才能得以展現。同一時期馮小剛式的“賀歲喜劇”是喜劇性片段的拼接,李安的喜劇則是情境式的、統攝于不可化約的戲劇張力中,又構成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系統。李安有著與卡夫卡類似的父權恐懼,但他在作品中完成了與父親的和解。

此后,他的大部分電影都有一個文學的文本。從簡·奧斯丁,到張愛玲,到揚·馬特爾。不過,李安認為,一流的小說無法影像化,倒是二流的更適合用電影來豐富、改編它。在他看來,《理智與情感》和《色,戒》都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但電影版《色,戒》用身體表達了對整個父權社會的反抗。

《色,戒》海報 資料圖片

李安說,他一輩子都是外人,在臺灣是外省人,在美國是外國人,在大陸是臺胞。久而久之,竟心生“天涯住穩歸心懶”之感。同樣,在電影的屬性上,中國人覺得他是成功的好萊塢大導演,美國人覺得他不屬于好萊塢,是東岸派、紐約派。他注重個人表達,又尊重觀眾的感受,在獎項與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寧愿自己處于無法歸類的中間地帶,用溫柔、纖細的情感,去探索不同的電影主題。有些時候,他是主流電影中的價值攖犯者(另一重意義上的逆子),同性戀題材、大尺度性愛鏡頭、對美國式戰爭英雄的解構,都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如今,他的兩個兒子也已經長大。伍德斯托克、少年派、比利·林恩這三部近作,都講述了青少年的成長。成長,意味著對充滿幻象與混亂的世界的接納。驀然回首,千帆已過。

(來源:289藝術風尚)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