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繪園:胡桃核里的遺民歲月
董小宛終究沒等來園子落成那一天。哪怕她的名字總是和這座園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她從來就不是園子的主人。她只是一個蜻蜓點水的過客。根據有限的記載,她有限地來過幾次。如此而已。盡管她熱愛這座園子,熱愛它的天光云影,蟲聲鳥語;熱愛它春花萬樹的喧囂,也熱愛它秋雨落葉的孤凄。
責任編輯:楊嘉敏
江蘇南通如皋市水繪園及其旁邊東大街,位于如皋古城東隅。
(本文首發于2019年6月6日《南方周末》)
除了紀念董小宛外,冒襄重金購買并打造水繪園,是決心在一座精致的、自己的園子里,適性得意地過完這一生。其后近40年里,水繪園時常高朋滿座,雅士流連,他們曲水流觴,分韻作詩……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360年后的惆望
董小宛終究沒等來園子落成那一天。哪怕她的名字總是和這座園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她從來就不是園子的主人。她只是一個蜻蜓點水的過客。根據有限的記載,她有限地來過幾次。如此而已。盡管她熱愛這座園子,熱愛它的天光云影,蟲聲鳥語;熱愛它春花萬樹的喧囂,也熱愛它秋雨落葉的孤凄。
28歲那年,仿佛為了不讓親愛的人看見青春如何從自己臉上漸行漸遠,董小宛在一場疾病之后,迫不及待地香銷玉殞。倏忽三載,當她墳前的小草三度由枯轉榮時,冒襄才從曾叔祖的后人手里買下園子,并加以大規模的改造與重建。這座園子,就是集風雅與秀麗于一身的水繪園。
為了紀念早死的愛妾,冒襄把水繪園的一座亭子命名為波煙玉亭。波煙玉是他們之間的秘密?!霸落蹁?,波煙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這本是唐人李賀的詩句。冒襄在《影梅庵憶語》中說,董小宛最喜歡這首詩,每次吟到波煙玉時,總要反復多次。有月亮的夜晚,水榭中的二人世界,董小宛的吳越軟語和窈窕身姿,天空的皎皎明月與腳下的潺潺煙水,一切都如此美好無缺,“人以身入波煙玉世界之下,眼如橫波,氣如湘煙,體如白玉,人如月矣?!倍嗄旰?,繁華事散,冒襄猶自沉浸在對昔年美好生活的追懷中。
冒襄接手水繪園360余年后,我來到了這座古老的園子。我當然知道,如今的水繪園,可能與冒襄的水繪園已經大相徑庭。因為,就在冒襄身后一百余年的乾隆年間,水繪園就年久失修,“荒落殆盡,僅一洗缽池存焉。然蘆竹叢生,魚苗零落,要非昔日面目可知也?!蔽已矍暗乃L園,是上世紀90年代原址上的復建。而無論多么高明的復建,它與原汁原味的舊居,總有些貌合神離。
好在,根據資料說法,如今的水繪園大體重現了冒襄時代的格局。曾在水繪園客居的陳維崧解釋,“繪者,會也。南北東西皆水會其中,林巒葩卉坱圠掩映,若繪畫然?!?/p>
現在的水繪園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原址上重建的。
水繪園所在的如皋,地處長江以北,但無論人文特征還是地理特征,都具有江南氣質——事實上,它與江南僅僅一水之隔,長江對岸,即是張家港。江南多水鄉,河汊縱橫,湖蕩密布,如皋亦然——甚至,如皋這個名字,就意為水邊的高地。水繪園位于如皋城東北部,運河及護城河將它三面包圍,幾條更小的溪流深入園子,形成了洗缽池和月池等湖泊。亭臺樓榭,木石溪橋,靜靜倒映于深碧的水中。
園子里最古老的物什是一方池塘,一道石橋和一樹盆景。池塘不算大,但曲水通幽,與園子之外的運河相勾連。這池塘,就是洗缽池。宋代的一位高僧,經常在池子里清洗他的飯缽,因而得名。池畔,宋時有一座寺廟——也就是那個洗缽的高僧出家的地方。一位后來名滿天下的年輕人在此寒窗苦讀,那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石橋看上去并不起眼,橋面卻是由四塊巨大的黃石整塊鋪成。盆景是一棵同樣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