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公司財務,也能寫歌”
“網絡神曲”的商業模式早在彩鈴時代就已成熟。第一代神曲走紅的背景是移動電話的普及,彩鈴業務在當時甚至催生了多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10月16日,在杭州余杭塘河邊,一支老年人舞隊伴著抖音上的網紅神曲《學貓叫》,與年輕人一同舞動。
(本文首發于2019年6月6日《南方周末》)
一個主播找他寫一首歌,歌名叫《洪荒之力》,是為了蹭游泳運動員傅園慧的熱點,要得很急,小峰峰只花了一天,就把歌寫完了。
“網絡神曲”的商業模式早在彩鈴時代就已成熟。第一代神曲走紅的背景是移動電話的普及,彩鈴業務在當時甚至催生了多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只有歌曲足夠豐富,吸引來足夠多的用戶流量,在線音樂平臺才能推進付費制度。
創造了無數流行歌曲的周杰倫,可能不會想到,有一天在自己的演唱會上,會被要求唱一首別人的歌。
2019年5月2日,周杰倫在法國巴黎開演唱會,點唱環節抽到了一對中法結合的年輕夫妻,女方希望周杰倫為她深愛的法國丈夫唱一首《學貓叫》。
在現場歌迷瘋狂的尖叫聲中,周杰倫愣了一會,隨后在樂隊的配合下象征性地“喵喵喵”了幾句。他很快結束了這場尷尬,并半開玩笑地調侃點歌者:“開心嗎?開心的話那就回家吧?!?/p>
2018年,《學貓叫》脫胎短視頻平臺抖音,迅速風靡全網。與從唱片時代走出的周杰倫不同,它的作者小峰峰,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整個詞曲創作只花了半個小時。
登上周杰倫的演唱會后,小峰峰在微博上轉發這一片段并感慨地寫道:“十年前因為周杰倫而做音樂,作為粉絲這應該是最高榮譽了吧?!?/p>
互聯網快速消磨掉了唱片工業的門檻。小峰峰背后,有無數鮮為人知的歌手、公司都在用類似的方式生產音樂、獲取流量,進而賺取版權收入。
由此創作出的歌曲,大多緊跟熱點,詞曲簡單,但朗朗上口,它們不必等待唱片時代漫長的錘煉過程,而是直接發射至網絡平臺,博取一次全民狂歡的機會,所以被稱作“網絡神曲”。
QQ、蝦米以及網易云音樂等在線音樂平臺,成了新音樂產業繁榮的推動者。它們為了搶占市場,正斥巨資購入歌曲版權,以期未來將它們賣給聽眾。
2018年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赴美上市,這家陸續將酷狗、酷我收入囊中的音樂巨頭,僅2019年一季度就花了差不多37個億購買版權。
數字音樂的快速增長和版權生態的形成,令內容提供者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與此同時,流量音樂正在重塑人們的耳朵。
一曲成名之前
小峰峰做音樂屬于半路出家。
他是江蘇徐州人,出生于1990年,因生日與李連杰同一天,父親覺得他天生就應該練武。于是7歲開始練,一練就是8年,小峰峰說,他最擅長刀術。
但是學武未成,小峰峰高二沒上完就輟學了。那時候,他因為喜歡周杰倫而喜歡上了音樂,因此想去北京現代音樂學院,但被父母否決,他們當時覺得這孩子就是三分鐘熱度,花了錢也沒用,又安排他上了一年技校。
小峰峰父母不知道的是,北京現代音樂學院不僅是一所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的民辦高等音樂學院,還是不少互聯網音樂人的出發地,最貴的專業學費一年三萬多。
為了有一天能夠支付高昂的學費,小峰峰一邊打臨工,一邊開始接觸音樂。一切都要自學,例如與混跡YYFC所結識的朋友交流。YYFC曾是中國最早的音樂翻唱網站。小峰峰回憶,后來“QQ音樂三巨頭”中的徐良、汪蘇瀧都曾在這個圈子里待過。
2008年前后,中國音樂市場最賺錢的是彩鈴。歌手們把自己寫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