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過端午
宋朝人過端午,不賽龍舟,不飲雄黃,卻另有一番熱鬧景象。市民無論貧富,都在家門口種植艾草、蒲葦、蜀葵,在這些植物上懸掛糖果、粽子和五色紙錢,搞得跟圣誕樹似的,活活把一個端午節過成了圣誕節。
責任編輯:聶寒非
宋朝人過端午,不賽龍舟,不飲雄黃,卻另有一番熱鬧景象。市民無論貧富,都在家門口種植艾草、蒲葦、蜀葵,在這些植物上懸掛糖果、粽子和五色紙錢,搞得跟圣誕樹似的,活活把一個端午節過成了圣誕節。
吃粽子的歷史確實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前。
一說端午節,我們都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好像這些習俗根深蒂固,歷史悠久,自從屈原死后,就是端午節標配似的。
吃粽子的歷史確實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前。但是,賽龍舟和飲雄黃都談不上悠久,都是最近幾百年來才冒出的“新風尚”。假如我們回到宋朝過端午,絕對見不到龍舟比賽,也不太可能喝得到雄黃酒。
朋友們可能會提意見了:不對啊,白娘子第一次在許仙面前現原形,把許仙嚇得休克,不就是因為端午節誤飲了雄黃酒嗎?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不就是發生在宋朝嗎?
沒錯,戲曲《白蛇傳》和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里確實有端午飲雄黃這么一個橋段,但這個橋段在宋朝話本里可沒有出現。大家可以翻翻南宋后期成型的話本《西湖三塔記》,那白娘子簡直就是一女流氓,跟許仙(本名“奚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