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息管理亟需智能化手段
面對市場和監管的雙重要求,作為ESG信息的提供者,企業該如何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質量?信息化手段能否幫助企業解決ESG信息收集管理工作的痛點?
發自:南方周末
2019年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當天,中國節能皓信環境顧問集團(中國節能皓信)召開了ESG智能平臺EnvAI運行一周年分享會,會議邀請來自上市企業、政府機構、金融市場指數公司、媒體和非營利組織的相關代表,就ESG數據管理實踐和應用,以及如何實現ESG報告價值最大化進行探討。
伴隨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投資理念的不斷發展,投資者獲取企業ESG信息的需求逐漸增強,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質量要求也趨于嚴格。但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ESG信息收集都是依靠人工填報的方式,信息收集流程長、數據填報容易出錯,再加上對ESG信息理解的偏差,使得ESG信息收集工作難度增加,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面對市場和監管的雙重要求,作為ESG信息的提供者,企業該如何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質量?信息化手段能否幫助企業解決ESG信息收集管理工作的痛點?
ESG信息披露要求趨于嚴格
ESG信息質量不高,不僅影響投資人的決策,也難以符合監管機構的要求。從近幾年監管機構的政策進程來看,對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在不斷趨嚴。
2012年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發布ESG報告指引,建議在港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彼時對遵守指引的要求屬于“自愿性質”。2016年修訂后的指引則要求上市公司將政策和法規方面的信息披露由“建議”提升為“不遵守就解釋”,環境范疇下的關鍵績效指標從2017年起按照“不遵守就解釋”的原則披露,否則將視為違反《上市規則》文件要求。2019年5月17日,聯交所再次發布ESG咨詢文件,對ESG報告指引相關條文進行修訂,而修訂的方向是強制披露ESG信息的力度更大,對ESG報告發布的及時性要求更高。
雖然上交所和深交所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還沒有上升到半強制或強制性的程度,但是在責任投資、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在逐漸與國際接軌。2017年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加入了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SSE),借鑒國際經驗,不斷完善對上市公司治理的要求。
圖:全球有88家交易所加入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其中包括上交所和深交所
與此同時,證監會有關ESG信息披露政策要求也不斷明朗。2017年12月,證監會發布有關上市公司年報和半年報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的文件,對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精準扶貧、環境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以環境信息(E)為例,文件明確提出分層次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即要求重點排污上市公司強制披露、其他上市公司執行“遵守或解釋”原則,同時,鼓勵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有利于保護生態、防治污染的信息。2018年9月,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上市治理準則》,推動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強化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作用,確立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就環境信息披露而言,雖然政策層面對于強制性披露還沒有給出時間表,但是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趨于嚴格和強制性的趨勢十分明顯。
ESG信息披露質量參差不齊
就目前的企業實踐來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質量亟待提高。
一方面從整體而言,自愿披露ESG信息的企業數量很少。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對滬深兩市發布的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ESG報告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底,滬深兩市共有817家上市公司發了與ESG信息有關的專門報告,占上市公司總量的23%??梢钥闯?,在滬深交易所沒有對ESG信息披露作出強制性要求之前,大多數企業對ESG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認識仍然不足。
另一方面就已經披露ESG信息的企業而言,ESG信息披露的質量參差不齊,如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實質性較差,數據不真實,信息的量化程度不高等。2018年聯交所對400家上市公司的ESG表現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整體來說,發行人高度遵守《指引》,但報告質素參差?!薄坝胁糠职l行人似以‘例行公事’的態度編制其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眮碜云杖A永道的調研數據則顯示:“僅13%的在港上市公司在其ESG報告中披露了ESG管理策略、ESG管理組織架構、利益相關方溝通、實質性評估結果以及實質性評估過程,滿足聯交所在ESG管理上的合規要求?!?/p>
圖:不同行業遵照聯交所ESG指引披露全部11個層面信息的公司占比
數據來源: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關2016/2017年發行人披露環境、社會及管治常規情況的報告》
信息披露質量欠佳的原因,既與企業披露的意愿有關,也取決于披露的能力。
ESG信息披露是一項相對專業且復雜的工作。首先,在企業中具體從事ESG信息收集和管理的人需要明白相關ESG指引、指南術語的內涵,能夠將術語“翻譯”成與企業實務相對應的語言。但在實踐中,這些術語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解起來并不容易。其次,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使用Word文檔或Excel表格進行信息填報和收集,人工填寫難免會出現錯填、漏填的情況。第三,上市公司通常有多個二級企業,收集指令傳遞的過程相對較長,造成收集效率不高。這些因素都會對ESG信息披露的質量產生影響。
信息化平臺助力解決ESG信息管理痛點
在6月5日召開的分享會上,中國節能皓信總經理楊巍對ESG智能平臺EnvAI的功能和特點進行了展示,并介紹了未來EnvAI更新升級的方向。而就在兩個月前的4月2日,安永會計事務所也在上海發布了其開發設計的ESG數字化平臺CapES。無論是中國能皓信的EnvAI,還是安永的CapES,這些信息化平臺的出現都精準地聚焦到了當前企業ESG信息收集管理的痛點。
當前絕大多數企業收集ESG信息都是通過人工填報的方式,填寫及審批通常以表格形式流轉完成,這不僅耗費時間而且容易出錯。企業由于業務種類多樣、運營區域廣泛,在管理流程上的差異會導致ESG信息的定義、統計方法等方面不一致。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人工操作的方法很難對歷史數據進行管理、形成可供對比和隨時調用的數據庫,從而降低了ESG信息的應用價值。
顯然,通過信息化的工具,上述ESG信息收集管理的痛點很容易得到解決。首先,信息化平臺免去了逐級下發的環節,能夠支持多部門同時操作,從而極大提升填報效率。其次,信息化平臺能夠設置相應的數據庫功能,對歷史數據進行存儲、回溯,增強數據的應用價值。第三,對于ESG信息中涉及到的大量需要計算的數據如“有害廢棄物總量及密度”等環境類數據,信息化平臺可以節省人工計算的成本,提高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另外,信息化平臺可以不斷進行迭代升級和模塊擴展,根據企業發展管理的需求開發個性化功能。
圖:中國節能皓信ESG信息管理平臺EnvAI的功能介紹
信息化的好處顯而易見。然而,ESG信息收集管理要完全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仍面臨挑戰。中國節能皓信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袁圓坦言,在企業信息化管理成熟的今天,開發ESG信息平臺并不存在任何技術難度,應用的難點在于如何讓信息填報人員迅速明白信息平臺上的各項指標在企業實務中的含義,并清楚地了解指標披露背后的動因。在此次分享會議上,一位正在使用ESG信息平臺的企業代表就指出,在實際操作中,集團管理員認為定義已經十分明確的指標,但對于二級企業的收集人員來說仍然存在很多歧義,比如不明白披露該項指標的意義,不知道從哪里獲取對應數據。
如何將ESG指標翻譯成企業內部的語言,這需要大量的工作,需要技術開發團隊深入企業,了解企業業務。而要推動ESG信息收集走向智能化,則需要實現ESG信息系統與企業內部其他數據系統的對接,比如從人力資源系統中獲取有關員工的信息、從生產系統中獲取有關產品的數據等,目前的ESG信息化系統還遠做不到這一點。市場已有的ESG信息化平臺大多是將交易所或者國際機構有關ESG披露的指引“移植”到信息系統中,而這些指引大多是通用框架,沒有對行業的細分,更不用說具體企業。因此,使用信息化工具是未來企業提升ESG信息收集效率、提高ESG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要推動ESG信息收集管理全面轉向智能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