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鄭州:邁向樞紐2.0
誰還記得“中原之行哪里去,鄭州亞細亞!”?這個中國百貨業態的先驅,在上個世紀末,一度處于破產邊緣。
在來到鄭州之前,我以為這是又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鄭州的各種宣傳資料都號稱說,這座城市 有5000年的歷史。到了鄭州,我才發現,這個城市甚至比上海還年輕——幾乎所有的建筑,都是解放后修建;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大多也是最近50年內遷移而 來。當隔壁的洛陽和開封已經繁華了上千年時,鄭州還不過是一個人口數萬的小縣城,那時候,她叫鄭縣。
這是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中國最早和最重要的兩條鐵路干線京廣線和隴海線在這里交匯—— 50年代中期,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到這里,也是因為靠近鐵路。從50年代至今,鄭州從一個人口數萬的小縣城,成長為360多萬市區人口的巨型城市。甚至這個城市最核心的城區都被稱為二七區——為了紀念二七鐵路工人大罷工。
承載著鄭州交通樞紐地位的,就是曾經壟斷半張中國鐵路網的鄭州鐵路局——這個巔峰時期擁有30余萬職工的不知道是企業還是機關的單位,一直在鄭州舉足輕重。
“現在不行咯,鄭州局連河南省的鐵路都管不全。”老陳今年56歲,是鄭州鐵路局的下崗職工。 2005年,30萬鄭州局工人,分流了20萬,老陳也隨之下崗。他的工作,由福利更少,工資更低,更吃苦耐勞的合同工人取代了。這個曾經統領武漢、西安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