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用人類學的眼光記錄歷史

2014年,英國電影學院與全球200位影評人、100位電影制作人共同選出影史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導演王兵的《鐵西區》入圍,排名十七位。四年前的2010年,法國著名電影期刊《電影手冊》推出了十年回顧特別專題,選出新千年十佳影片,唯一入圍的華語電影也是《鐵西區》。

王兵1967年生于西安,童年在陜西農村上學、放羊。父親在他14歲時意外過世,他放棄讀書,去了西安建筑設計院接父親的班,并從此承擔家庭開支。1995年他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念書時,王兵常到鐵西區采風、拍作業,巨大的鋼鐵設備和圍繞工廠而構建的生活有莫名的吸引力。離開4年后,國企改革和產業轉移已是大勢所趨,鐵西區的工廠越發沒落,王兵在這個節點回到沈陽,于1999年底用租來的松下EZ1攝像機開始了《鐵西區》的拍攝,直到2001年,攝影素材達到300個小時。

《鐵西區》共分為三部分:《工廠》《艷粉街》和《鐵路》,總時長551分鐘,整整九個多小時。在影片開頭,王兵用文字做了這樣的介紹:“沈陽鐵西區,是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它于日偽時期建立,1949年后按計劃經濟管理制度和蘇聯模式重塑,成為國有企業的龐大群落。到新千年前后,大廠依次被拆,舊世界分崩離析?!倍嗝纺峥啤づ烈聊幔―ominique Paini)在評價影片時說:“它的中心思想是同時的衰敗與消亡?!?/p>

第一部分《工廠》記錄三家大型工廠最后階段的日常工作和拆除,以及工人的勞動、休息、爭斗、娛樂、熱情、無奈、焦慮、感傷。從一個龐大的廠區掠過,到另一個廠區,漫長的工作場面,金屬泡在酸性溶液中,空氣中漂浮著蒸汽。有個小班組開會的場面,班組長說,今天是最后一天上班,大家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注意安全問題。幾個月后,若干工人回到休息室和車間轉悠,看還有什么零碎可以拿走。第二部分《艷粉街》開始于大雪中的彩票銷售大會。下崗工人們聚集在一起議論如何發財,琢磨搗鼓報廢車輛跑兩年運輸。幾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在即將動遷的居民區徘徊,有時聚在小賣部談論感興趣的女孩,有時在寒冬中瑟瑟發抖地等待。冬天里,大部分艷粉街的家庭尚未進入搬遷階段,年青人們靠打架、聊天、游戲消磨度日,偶而也為工作的前途焦慮。第三部分《鐵路》有大段的火車穿越廠區、道路的空鏡。鐵路執行運輸任務,火車上的工作人員終日游蕩在各工廠之間。名叫杜錫云的中年男子和他的大兒子杜洋,二十年來一直為火車班組服務,同時是鐵路公安派出所安插在貨場的內線之一。父子倆在餐館吃飯,兒子醉酒,老杜把他背回家,在床上一面哄兒子一面吐露多年的心酸。

紀錄片《鐵西區》(三部曲)日本版海報 資料圖片

王兵說,《鐵西區》一個重要的突破,是距離感的消除。它縮短了觀眾和影像空間之間的距離,讓人在看電影時,感覺就站在事件的旁邊,跟電影里的人一起體驗他們的生活。王兵思考觀眾的感受,“他是不是能像你一樣在事情面前也有思考的空間?如果有的話,這個距離就會很近,沒有的話,就會很遠。你不能給觀眾僅僅是一種特別單一的信息?!薄笆裁词钦鎸??拍攝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想這個問題?!蓖醣俗銐蜷L的時間和工人、艷粉街的年輕人相處,直到手中的攝像機成了錘子、扳手一樣的工具。

《鐵西區》在電影手法和題材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汪暉稱王兵的作品具有人類學視野和反蒙太奇特點。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代表的后計劃經濟時代的社會景觀,呈現為一種昏暗、頹敗的廢墟美學。頗受贊譽的劇情片《鋼的琴》和《白日焰火》也在這個意義上受到了《鐵西區》的啟發。

在《鐵西區》后,王兵又接連拍攝了《和鳳鳴》《夾邊溝》《三姊妹》《瘋愛》《德昂》《苦錢》《15小時》《方秀英》《死魂靈》等一系列小成本獨立電影,足跡遍布東北、西北、云南、浙江?!逗网P鳴》中,王兵用三個小時記錄了受訪者對于五六十年代經歷的回憶,老人坐在漸漸昏暗下來的客廳里,平靜地講述她的過去,導演試圖用這種形式去展現單純的語言在電影中的魅力。王兵并不認同他的拍攝對象是底層和邊緣人。他認為,他拍的才是社會主流,“將近10億人都是這么生活的,他們是這個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只是普普通通、對這個社會沒有影響力的人”。而他的紀錄片拍攝方法,就是讓他成為“他們”。

(來源:289藝術風尚)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