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長寧:被撕裂的地質構造帶

截至6月18日20時,四川宜賓長寧6.0級地震已造成13人遇難。從歷史資料看,這是1900年以來,當地發生的級別最高的一次地震災害。本次地震的誘發因素是什么?后續應該通過哪些途徑去防控地震災害?

截至6月18日20時,四川宜賓長寧6.0級地震已造成13人遇難。從歷史資料看,這是1900年以來,當地發生的級別最高的一次地震災害。本次地震的誘發因素是什么?后續應該通過哪些途徑去防控地震災害?

6月18日上午,四川省地震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本次宜賓地震的情況進行說明。

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杜方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四川省地震局認為長寧地區的斷裂帶區域由于規模較小,發震能力小。

此外,關于本次地震活動是否與人工開采作業有關,杜方表示,從已知的地質數據看,本次地震為天然地震,與當地的應力有關,而非人工干預。

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杜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就地震災害的防御工作而言,“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結實”是形象總結。

多條斷裂帶交錯:支離破碎的地質結構

1900年以來,本次長寧地震震中50千米范圍內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震中100千米范圍內發生過2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云南大關北7.1級地震為距本次地震震中最近的6級以上地震,空間距離約80千米。

因此發生在6月17日的長寧6級地震,為100余年來該地區發生的最大級別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本次地震?

對此,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杜方用了“支離破碎”來形容當地的地質條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亦通過查詢獲悉,發表于2015年的四川省地震局一篇名為《四川長寧地區寬頻帶數字近震記錄特征》的論文,對長寧地區的地質構造有詳細的描述。

該論文表示,長寧地區系揚子準地臺,是中等強度地震發生相對較高的區域。主要的地質構造為長寧背斜,為多斷裂構造的背斜,東西長100公里,南北寬20公里,背斜(Anticline)指巖層發生褶曲時,形狀向上凸起者,與向斜相對。

而在6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的一張長寧地區的地質構造圖顯示,在此次發生6.0級地震的震中附近,不僅處于長寧背斜的西部末端,也位于雙河背斜的附近,而在6.0級地震發生后,繼續發生的5.3級余震附近,還有另一條“于灘背斜”,而在這些綿延幾十至一百公里的背斜附近,還存在著多條長度在幾十公里之間的次級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

杜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正是基于長寧地區存在著大量支離破碎的小型斷層帶,因此本地區地質結構并不穩定,受板塊擠壓而造成的應力堆積,造成了該地區長期發生中等規模的地震。

但杜方指出,造成2008年汶川地震的龍門山斷裂帶,其長度達500公里,且平行有三組斷裂構成,因此具備了8級地震的觸發因素,而長寧地區盡管斷裂帶多,但由于規模較小,因此發震能力小。

“長寧地區的斷裂帶零碎、小而且縱橫交錯,因此未來可能還會出現4-5級的地震活動,但短期發生更大級別的余震可能性小”,杜方表示。

就外界對于頁巖氣開采等人工開采作業是否為本次地震誘因猜測,杜方認為,從已知的地質數據如震源深度,震源點地質構成等方面看,本次地震為天然地震,與當地的地層應力有關,而非人工干預。

就本次地震的后續影響而言,杜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檢測數據看,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寧6.0級地震后,余震發生的級別和頻率都在減弱,表明了本地區地質的活躍度開始趨緩。

而來自四川省地震局網站的統計信息進一步作證了上述判斷。截至6月18日1時05分,共記錄3.0級及以上余震7次,其中5.0-5.9級地震1次,4.0-4.9級地震2次,3.0-3.9級地震4次。而截至6月18日9時00分共記錄到3.0級及以上余震17次,即在接近8小時內3.0級及以上的地震增加了10次。而9小時后,四川省地震局再次更新了數據,截至18日18時00分,3.0級及以上的地震的次數僅增加了2次,共計19次。

地震防控關鍵: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結實

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杜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就地震災害的防御工作而言,“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結實”是形象總結。而所謂“把地下搞清楚”,就是探明地下活動斷層的分布,在建設規劃時避開活動斷層等危險地段。

活動斷層是指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且現今仍在活動或近代地質時期曾有過活動的斷層。其一個重要的特征是,絕大多數強震震中分布于活動斷層帶內。

由于地震活動斷層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因此探測活動斷層的位置,對于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汶川地震后,對于城市活動斷層的研究開始被重視。如2010年出版的《成都理工大學學報》上,刊登了《綜合地球物理勘探在青川縣城區活動斷層探測中的應用》一文,通過綜合探測,作者得出了“青川縣城有三條隱伏斷裂通過,最北的一支為平武-青川斷裂的主干斷層”的結論。

杜斌表示,通過對廣元市青川縣城的活動斷層勘測,在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時,對于城市新規劃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比如你去青川,可以發現其城區內有一塊很平的地,但沒有修建筑物,而是建設為公園,就是因為其地下有活動斷層?!?/p>

進一步講,作為全國的地震災害多發區,以及斷裂帶集中區,四川省已經在2018年啟動了覆蓋全域的活動斷層普查工作。項目估算總投資2.1億元,實施期為5年,從2018年至2022年。

事實上,不僅是四川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都在開展類似的探測活動,如銀川、烏魯木齊、??诘瘸鞘幸缘胤搅⒎ǖ刃问?,劃定了城市建設中的“活動斷層避讓帶”;太原市政府根據探測成果對城市規劃進行了調整。

而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的第(九)條,亦明確表示“加強地震風險普查及防控,強化城市活動斷層探測”。

地震預警競賽:民間隊和國家隊都已起跑

本次長寧地震,讓民間地震預警機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再次上了“熱搜”。

在6月17日晚,在宜賓長寧6.0級地震波達到成都市區的60余秒前,成都市內101個安裝有該研究所地震預警裝置的小區,便以擴音喇叭的方式,對外發布預警信息。

這并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首次發布這類信息,截至目前其已經對52次破壞性地震進行了預警。

而相對于民間機構,“國家隊”還剛剛出現在“地震預警”的賽道上。

6月18日12點22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正在四川省地震局采訪,突然地震預警儀器上的警報燈開始閃爍,屏幕上提示在宜賓市珙縣發生了3.4級地震,地震波將在20秒后到達成都市,預計烈度為1度。

四川省地震監測中心副主任蘇金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正是四川省地震局布設在當地的地震預警臺站發揮了作用。

不過,這場始于2013年的地震預警競賽,目前民間隊尚處領先——目前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地震部門合作建設的“中國大陸地震預警網”,其覆蓋面積達到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的90%,普通民眾、學校、醫院及其他企業,均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電視、短信等多種方式,接收到預警信息。

而與之相比,目前由中國地震局所主導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目前尚在布點階段,尚未實現“公眾級”的應用。

不過,從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已經批復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在全國投資是18.9億,其中,對四川的投資占比為1/10, 大約有1.6億,而去年九寨溝7.0級地震災后,又從重建資金中專門批復了6605萬用于在重點地區開展地震預報,即總共投資2.3億元。蘇金蓉稱,預計今年年底,四川省地震局將在全川范圍內將初步實現秒級預警、1-2分鐘提供地震速報、2-5分鐘提供烈度速報圖等功能。

蘇金蓉認為,成都高新減災所使用的簡易烈度速報裝置,目前確實在布點范圍上領先,“但我們的預警臺網,功能性更先進,其承擔了更多更復雜的地震研究工作”。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即使有再先進的地震預警技術,進一步加強對民眾的防震減災知識的普及力度,仍是各方需要去努力的重點。

“我希望未來地震預警不要再成為新聞,而是大家習以為常,在獲悉預警消息后,第一時間合理地避險”,王暾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