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合院到“奧運人家”

評上“奧運人家”后,來采訪的媒體一直不斷,今天一天就有三家電視臺來采訪。旅游局就跟我們說,來的媒體太多了,干脆采訪收費吧。

北京·今天  四合院

“我們覺得不能漲價,因為交朋友不只是奧運這倆月,如果奧運期間不漲價,奧運過后,很多游客還會記得我。比如說,有的游客五年前就來過我家,幾乎每年都來,我怎么給人漲價?”


金絲居主人 圖/姜曉明

從什剎海到荊家小院
從平安大道拐進前海西街,就進入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塊水面連接而成的什剎海地區。這是什剎海胡同游的一條路線的起點。前海西街的右側排滿了深紅色車篷的人力三輪車。車夫們或坐車上或站路邊,他們的衣著很有所謂的中國風格:上身白士林對襟褂子,下身黑色褲子,腳上一雙黑幫兒白底兒圓口布鞋。雖然烈日當頭,但絲毫未能影響他們向來往的游客招攬生意的熱情。

“坐三輪逛胡同,走嗎您?”

“老外逛一圈180,要是您一位逛80,怎么樣?”

“50?不行,不能拉。我們不光帶您逛,還給您做導游,講解著周邊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爺們兒,這是文化!”

從銀錠橋轉入大金絲胡同,在大金絲胡同里轉上幾個彎兒,就到了荊家小院。荊家小院并沒有“參觀住宿”或“家庭旅館”之類的標志,除了規整干凈之外,與普通的家庭四合院沒有太大分別。深紅色的木頭門,門楣上有兩個門當,大門的墀頭上有祈福的磚雕作為裝飾,下方則是明代的報鼓型門礅。不過,一道緊閉的銀白色防盜門醒目地矗在那里,搶走了不少古色古香的風光。

門鈴響過之后,一位中年男子開門出來,自我介紹說,他姓荊,是房主。在老荊的引領下,走到影壁墻前90度左轉,穿過月亮拱門就進入小院內部,魚缸、文鳥、懶貓,丁香、竹子、葫蘆陸續映入眼簾,石榴樹下擺滿了各種拍攝器材,某個攝制組正在拍電視片。

進入客廳,記者與老荊分賓主落座。老荊名叫荊繼昌,滿族,鑲黃旗,祖籍遼寧,今年50多歲,有些禿頂,眼睛細長,眼珠微微泛黃,很典型的滿族人相貌,說起話來一口地道的北京腔。

“爺爺在東北軍中效力,曾擔任過少帥張學良的參謀長。從解放前到現在,我們家在這里住四代了。什剎海一代的街區結構形成于元代,而四合院的形成則是在明清時期……” 老荊剛開了個頭,門鈴響了。“有客人來了,昨天預約的,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