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鎮:空降財富的奇跡
天竺人不簡單,進機場就業、賺機場的錢。但天竺人不滿意自己“幸運兒”的角色,他們提出“落地即是北京”的想法,表明他們不僅接受了從天而降的機遇,也承擔了北京公民的責任。
北京·今天 天竺鎮
這座古老的小鎮千百年前以“天”命名,似乎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某種特殊的淵源
天竺人不簡單,進機場就業、賺機場的錢。但天竺人不滿意自己“幸運兒”的角色,他們提出“落地即是北京”的想法,表明他們不僅接受了從天而降的機遇,也承擔了北京公民的責任。
她出生的那一年,機場10年大慶
今年40歲的周秀清是土生土長的天竺人,她生于1968年。那一年,首都國際機場迎來10年大慶。周秀清不會想到,與自己近在咫尺、大自己整整十歲的首都機場會與她一生的命運休戚相關。
在周秀清的記憶里,機場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概念。由于閉塞貧窮,當年的天竺一無所有,周家的經濟條件算是全村屈指可數的好,每到過年前,周的母親就會領著孩子騎20分鐘自行車趕到機場,然后搭乘機場開往市區的359路公交車去東直門,再從東直門換乘別的公交去西單、王府井買年貨。孩子們會挑上一件喜愛的新衣裳,然后神氣十足地在年初一早晨換上,一年的好心情便隨之開始。
除此之外,平日里家中來客人、來親戚串門兒,周的母親會騎車到機場家屬宿舍的大院買些熟食回來——那里面品種豐富、美味可口。而如果想在炎熱的夏日里吃上一根冰棍,周秀清也得走很遠的路去機場家屬大院,再頂著烈日走回來。即便如此,冰棍的享受還是令她滿足不已。
機場給予周秀清和天竺的遠不止這些。那個年代,機場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