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的起源及多余的煩惱
進化生物學家現在把智齒歸類為退化的器官,也就是由于進化而失去功能的那部分身體。在許多歐美國家,常規智齒拔除仍然是標準程序,但也有研究表明,這種做法可能有些過火了。
責任編輯:朱力遠
進化生物學家現在把智齒歸類為退化的器官,也就是由于進化而失去功能的那部分身體。在許多歐美國家,常規智齒拔除仍然是標準程序,但也有研究表明,這種做法可能有些過火了。
無論發現與否,智齒可能就潛伏在我們的口腔中。它們似乎沒有意識到我們進化的下頜缺少空間,總是喜歡在一部分人的口腔中擠占一席之地。
據統計結果顯示,全球約35%的人一生中不會長出智齒,而剩下65%人的口腔中,則會有1到4顆(甚至更多)智齒潛伏其間。這些“多余的”牙齒有些會長得很好,安穩地在人類口腔中“度過一生”,但也有不安分分子,最終會成為一種生物災難。
智齒在人類進化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隱身”的智齒
人類牙齒的發育,從乳牙到恒牙,是一個有組織的過程,持續數年,第一顆臼齒大約在6歲時長出來,第二顆臼齒大約在12歲時長出來。智齒,或第三組臼齒,約在10歲時開始形成,是牙齒發育時間表上的最后一組臼齒,通常在16歲到25歲之間才會長出來,因為這個年齡的人據說會變得更聰明,因此第三顆臼齒被稱為“智齒”。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智齒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有些會長歪,或者無法正確地穿透牙齦,引發炎癥。
有些人從來沒有長過智齒,但對于那些長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