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人生能逃避嗎?來自莊周、屈原和魯迅的回答

屈原熱烈,莊周冷峻,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在魯迅身上融合起來了,他從莊周學到透徹的批判,從屈原學到韌的戰斗,而又都有所發展,回答了人生的哲學難題。

責任編輯:劉小磊

屈原熱烈,莊周冷峻,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在魯迅身上融合起來了,他從莊周學到透徹的批判,從屈原學到韌的戰斗,而又都有所發展,回答了人生的哲學難題。

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是關心人生,先秦諸子都是希望從哲學高度來解決人生問題的。

戰國時代出現兩種互相對立的人生態度?!肚f子·盜跖》和《楚辭·漁父》,一為莊周學派所作,一為楚騷后學所寫,它們卻都是莊、屈兩種思想的交鋒。莊派說:“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然卒為天下笑?!鼻瓍s面對漁父的“莞爾而笑”,嚴正地表示:“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這兩種思想看似對立,其出發點卻同樣是救世,都是對人生(而不僅僅是為自己)的關切,不過屈原顯得熱烈,莊周顯得冷峻而已。然而前人早已指出,莊周正是一幅極熱心腸,“思以其道易天下”,才會聚徒講學、著書立說的。

《莊子集釋》 (資料圖/圖)

莊周的人生態度表現為最透徹的批判。他要以人的自然性取代人的社會性。他極端憎惡人的社會性。其社會批判之所以透徹,即因他站在哲學的高度,把人的社會性(善與惡)徹底看破了。要無惡,只有無善,因為善、惡是統一的矛盾,相反相成。而要無善只有純任自然,或者說回歸自然,做到“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是非不得于身”(《德充符》),這樣就能無爭了?!懊舱?,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保?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TKaiti;">《人間世》)莊周簡直要毀滅諸子百家的學說,因為那都是社會性的“知”,是“爭之器”,是為君權服務來殘害人性的。所以,真正的逍遙游是無待,即取消對立面,取消矛盾。

然而這種超脫的態度是不可能的,荀子批評他“蔽于天(自然性)而不知人(社會性)”(《解蔽》),真是一語中的。人的社會性是不可能消滅的,這點其實莊周也知道:“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保?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TKaiti;">《人間世》)于是無可奈何,只有“安時而處順”,使“哀樂不能入”(《養生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