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藝術家打造北京創意產業基地
不到10年時間,798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家的天堂、國際和本土資本最寵愛的文化前哨、北京向世界展示自己軟實力的重鎮。
北京·今天 798
商業化能促進當代藝術的繁榮,在這里繁榮之后,藝術家也應該離開這里。純粹的藝術家就是應在僻靜的環境中進行創作
不到10年時間,798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家的天堂、國際和本土資本最寵愛的文化前哨、北京向世界展示自己軟實力的重鎮。這里每周都有花樣翻新的展覽開幕,仿佛一場不會停止的流動的視覺盛宴。
遠處,幾個工人零零散散扛著電纜線走在烈日下。高聳的煙囪,生銹的銅管。只不過昨天無線電器廠里的重點設備,今天成了798這座當代藝術社區里的重要裝飾。
提及798,不得不先說718。
50年代初,東德援助華北無線電聯合廠(718廠)談判成功。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重點工程之一,718的建址選在北京大山子。
60年代,政治風云突變,718聯合廠建制撤銷,重新劃分為706廠、707廠、718廠、797廠、751廠,以及798廠。
2000年底,以798為首的6家工廠重新組合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為配合當時的大山子地區規劃改造,七星集團將部分產業遷出,并將閑置下來的廠房出租。
798的廠院,因為“園區有序的規劃,交通便利,頗具‘包豪斯’建筑風格”,從而吸引了大批藝術機構、藝術家們前來租用,漸而匯集了畫廓、設計室、藝術展示空間、藝術家工作室等大量藝術元素,成為著名的798藝術區。
2008年1月,798藝術區入選北京奧運期間6大游覽景點之一。
這里的建筑豈止是漂亮
798流傳著一個笑話:
有一小撮藝術家,自稱房客,到了798租房,主人要賺房錢,且簽下合同。忽一日,房客造反,說房子是文化遺產,要保護,要成立藝術區。主人憤怒欲趕走房客,引起糾紛,誰知房客理直氣壯,攪弄是非,反客為主,一下子成名,成為798。
“嗬嗬,”聽完這個笑話,陳文波的笑掛在了嘴邊。他那140平米的工作室,試圖保持廢棄廠房的味道,幾件簡單的家具好像沒有填補空間,反而使其更空曠了。
陳文波不是這個笑話的熱心傳遞者,但他確實是798早期入住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