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透明公開,公眾善于監督
法律和部門規章規定慈善組織必須公開透明,但實現信息公開,“固定的開支、專業的知識、專業的工作人員缺一不可。信息公開依然是一條漫長道路?!?/blockquote>責任編輯:張玥晗
(本文首發于2019年6月27日《南方周末》)
法律和部門規章規定慈善組織必須公開透明,但實現信息公開,“固定的開支、專業的知識、專業的工作人員缺一不可。信息公開依然是一條漫長道路?!?/p>
2019年6月26日,民政部首款“國家社會組織法人庫”微信小程序上線,實時公開全國83萬家社會組織基礎信息,公眾通過手機就能辨別社會組織真偽、舉報非法社會組織、辦理相關事務。
網友簡出橋在一次偶然搜索中,發現深圳市遼建友教育基金會在籌募款項時可能涉嫌違規。這家校友基金會居然在官網上列出了“財智投資基金”項目,是詐騙嗎?
簡出橋的疑慮并非沒有原因。
近年來,“公益詐騙”、“山寨社團”層出不窮,一些社會組織打著“公益慈善”名義,利用公眾愛心進行詐騙,面對各種慈善活動、社會組織,公眾往往難以辨別真假,乃至上當受騙。
如何防范假公益假慈善?而公眾又如何辨識自己參與的慈善活動?有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讓公眾獲得足夠的慈善信息?這些問題成為慈善行業急需改善的現實,從民政部到行業機構,都試圖探尋解決之道,方式也從查詢網站到更加便利的小程序。
2019年6月26日,民政部首款“國家社會組織法人庫”微信小程序上線,實時歸集公開了全國83萬家社會組織基礎信息,公眾在手機上就能辨別社會組織真偽、舉報非法社會組織、辦理相關事務。
但對于中國數量眾多的社會組織,公開信息的工作并不容易,公開透明,同時意味著更專業的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透明做慈善的道路還很漫長。
是不是存在問題?
為了探尋高?;饡绾喂膭钚S堰M行捐贈,從事公益行業的簡出橋通過網絡搜尋典型案例,深圳市遼建友教育基金會由此進入視線。
根據網絡信息,深圳市遼建友教育基金會由沈陽建筑大學校友陳志列于2015年在深圳創立,是一家非公募基金會。2018年,該基金會向沈陽建筑大學捐款159萬元,用于校史館的修建。
根據以上信息,簡出橋初步判斷這是一家做得不錯的校友基金會,但他打開該基金會網站后,卻大吃一驚。
在網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