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高考狀元們都不愛學醫了?

這幾天,高考完放飛自己的考生們,又要回來面對一個“難題”了:如何填報志愿、選專業如何避坑?

這幾天,高考完放飛自己的考生們,又要回來面對一個“難題”了:如何填報志愿、選專業如何避坑?

每年高考結束到報志愿,總有會醫生調侃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醫,類似的職業導向還有當教師的家長不想讓孩子上師范,當律師的不想讓孩子學法律。

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高考填報志愿之前,從我內心來講,確實不太希望自己子女再學醫?!彼拇ㄊ∪嗣襻t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馮盧對21新健康表示,“但實際上很多數據顯示,醫學類本科的錄取分數線是比較高的,且有持續增高的趨勢。比如我讀書的時候,普通醫學院校的錄取分數就是普通本科線,但是最近幾年,醫學一般本科線基本已經到了重點線以上。報考醫學的人數增多,才會導致分數線水漲船高?!?/p>

狀元不愛當醫生?

6月22日,網傳消息浙江省高考狀元、榜眼、探花均出自醫療家庭,但三人均沒選擇醫學專業,引發討論。

據中國校友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的本科專業排行榜顯示,工商管理、經濟學、電子信息類領先前三,醫學類排在第12位,狀元人數12名;與此相對應,據媒體報道,香港2017年6名高考狀元都選擇了醫學專業。

從歷屆狀元的選擇來看,醫學類占比也處于末流,遠不如經管、工學、法學等專業,占比徘徊在1~2%之間,似乎從沒超過2%。

(注:狀元總數為以上專業數據相加,數據主要來自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

對于大比例的狀元選擇進入金融體系,四川省人民醫院臨床總醫師王凱對21新健康表示,“這是大環境所造成的,是大趨勢。我想只有在大環境趨勢改變,才會有更多高考狀元來學醫。但即便高考狀元沒有選擇學醫,醫學生的生源和水準也是非常高的,比如華西醫科大、特別是口腔醫學的分數,接近清華北大?!?/p>

2018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在四川理科一批招生控分線為675分,最高分684分,與清華大學同一年在四川招生的最低提檔線687分,僅有三分之差。

2018年7月,北京大學教務部發布一則消息稱,“北京協和醫學院即將啟動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擬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非醫學類專業,招收有志于醫學事業的大四學生到協和就讀臨床醫學博士?!?/p>

這意味著,協和將允許非醫學類本科生就讀臨床醫學博士。2017年9月21日,協和召開第七屆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協和醫學院校長曹雪濤宣布,“我們將以培養‘多學科背景’、‘復合型’的高層次醫學人才為目標,開展新的八年制臨床醫學課程?!?/p>

這被認為是應對近年來高質量醫療人才培養短缺的舉措。

除去“狀元”選擇,對醫生職業滿意度、薪酬待遇低,工作壓力大,職業發展路徑窄等因素,也是致使專業選擇偏向、醫生資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據2017年《TheLancet》研究數據顯示,根據中國2005—2015年國家衛計委的衛生年鑒分析,25-34歲醫生比例從2005年的31.3%降至2015年的22.6%,60歲以上醫生比例從2.5%增加至11.6%,年輕醫生正在因為各種原因離開醫院,上海一家三甲醫院的科室主任對21新健康表示,“單從個人感受來說,近年來到我們醫院的醫生素質確實不如以前了?!?/p>

醫學生越來越少?

但從總體錄取數據來看,想要當醫生的學生并不少,也沒有明顯下降,甚至還略有上升。

根據《中國教育年鑒》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2014年,全國普通本科招生人數中,醫學類占比依次為6.25%、6.09%、6.10%、6.26%和6.28%。五年間招生人數小幅度上升,總體變化不大。從2010年到2014年的數據來看,歷年招生人數最多的學科為工學,占總招生人數比例維持在33%左右,其次為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招生人數最少的學科主要是歷史學、哲學、農學。

數據來源:2011-2015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

數據來源:2011-2015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

同樣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普通本科招生人數410萬人。其中,哲學最少,僅有2723人,占比0.07%。占比由低到高的分別為:歷史學0.46%、農學約為2%、法學3%、教育學4%、經濟學6%、理學7%、醫學7%、藝術學10%、文學10%、管理學17%。工學遙遙領先,占比34%。

除了報考人數,就業質量也能看出考生的選擇偏向。

據麥可思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與民生相關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成為本??飘厴I生就業增長點。

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行業是“中小學及教輔機構”(就業比例:12.7%),較2014屆(就業比例:8.6%)增長4.1個百分點。其中,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較2014屆增長1.4個百分點。

而相對于本科生,??粕c醫療相關的就業更加突出。

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1%),其次是管理學(92.7%);最低的是法學(85.1%)。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生化與藥品大類(93.7%),其次是公共事業大類、材料與能源大類(均為93.3%)。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食品藥品管理類(94.5%)。

從三屆的就業率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本科學科門類中的藝術學、經濟學、理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較多。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的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醫藥衛生大類、土建大類畢業生就業率上升較多。

*哲學學科門類因為樣本較少,沒有包括在內。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6~2018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2018屆就業率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前50位中跟醫療相關的有預防醫學、康復治療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制藥工程、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社會需求量較大的職業有護士、醫學和臨床實驗室技術人員、內科醫師等。

與此同時,醫學類專業也是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穩定度也最高。

在本科學科門類中,2018屆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93%),其次是教育學(84%);最低的是農學(57%)。在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2018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藥衛生大類(90%),其次是土建大類(71%);最低的是旅游大類、輕紡食品大類(均為51%)。

在四成2015屆大學生會在畢業三年內轉換職業的情況下,醫學畢業生三年內的職業轉換率最低(12%)。其中本科醫學畢業生三年內的行業轉換率為15%,高職高專的醫藥衛生大類畢業生則為27%,均為各自類別中的最低行業轉換率。

醫學也是繼續深造比例最高的專業門類。在本科學科門類中,2018屆畢業生讀研比例最高的是醫學(26.3%),最低的是藝術學(6.2%);讀研轉換專業比例最低的是醫學(12%),最高的是管理學(44%)。由于跟專業培養體制有關,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的讀研比例分別高達42.1%、39.9%和37.4%,位列第一、二和第四名。

收入不高?

從收入上來看,醫學類的專業收入優勢不甚明顯了。

2018屆畢業半年后月收入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前50位,只有生物醫學工程以月收入5316元上榜,排名第一的是信息安全6972元。

2018屆畢業半年后月收入較低的主要本科專業(前10位)中,臨床醫學以4320元上榜。近些年來,分級診療改革中屢屢提及缺乏的全科醫生,也以月收入3973元上榜2018屆本科畢業生從事的半年后月收入較低的職業(前10位)。

畢業三年后收入較高的專業中,醫療類無一上榜。

①月收入:指工資、獎金、業績提成、現金福利補貼等所有的月度現金收入。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5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后職業發展跟蹤評價。

但醫療類是就業專業門檻最高的領域。感受一下:

①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受雇全職工作并且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人數/受雇全職工作的畢業生人數。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8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學制的探索

我國現有醫學教育學制從3年到8年不等,其中臨床醫學教育學制是3、5、7、8年制并存:3年制畢業生授??茖W位,5年授醫學學士學位,7年授醫學碩士學位,八年制授醫學博士學位。

醫學教育學制呈現復雜混亂局面,醫學生培養包括在醫科院校完成基礎教育,再接受若干年臨床訓練。但高校教育和衛生部門管轄的畢業后教育,有互不兼容的問題,造成醫學生培養模式混亂,臨床重復培訓,增加醫生培養成本。

2015年起,我國實行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3+2”(3年臨床醫學??平逃?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另外,根據世衛組織亞太衛生體系和政策觀察發布的《轉型中的中國衛生體系》,招生規模擴張的同時,師資隊伍卻沒有相應增長,這可能降低醫學教育質量。此外還有課程設計陳舊、過于強調生物醫學技術而忽視倫理和職業精神教育,也都是醫學教育目前面臨的困難。

對于協和的探索,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這種培養模式的好處是醫生跨界知識能力很強,不同學科知識的交融會有很多創新出來?!?/p>

“此番探索可以豐富醫學生來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醫學生的質量?!毙聳|方在線考研西醫教師徐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近兩年醫學報考偏冷,醫學院的招生情況大不如前?!?/p>

協和醫學院在官方說明中表示,“堅持小規模招生、高層次培養、高質量輸出的辦學宗旨”,凝練出“堅持醫學精英教育”等辦學特色。從此次改革只招收北大、清華和中科大三所學校來說,確實是堅持高質量、精英路線。

但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各高校醫學生的廣泛關注。

接受“5+3+3”醫學教育模式的醫學生會認為此種教育模式不公平。廣西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專業醫學生郭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不公平,我們至少需要11年才能拿到博士學位。國家應該盡力留住五年學醫的人,而不是四年迅速培養出醫學博士?!?/p>

徐琦則認為無需有此顧慮,“雖然具體改革細節還未披露,但是‘4+4’模式的學生之后也會接受幾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所以與接受‘5+3+3’模式的醫學生獨立執業的時間相近?!倍?,“三所高校的畢業生或許會有更好的去向,他們是否愿意從其他行業轉來學醫,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醫師培養周期很長,在此期間收入可能只有三四千,多少年輕人會放棄更好的機會來承受這種低收入壓力?”

接受臨床醫學八年制的醫學生則認為,“一開始不是學醫的,時間緊張,學業更重,科研也更難出成績?!鼻迦A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費俊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這批人跟我們一起畢業找工作,自認為他們的整體競爭力會稍微弱一些?!?/p>

“清北、中科大的學生非常優秀,本科畢業就可以就業,而且工作前景很好,為什么還要來學醫?這些學生當年高考分數一定很高,專業可以隨便選,當年不想學醫,現在會來學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生樂悠悠說。

另一方面,此次改革的推進還需要完整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目前規定非臨床醫學本科文憑不能注冊執業醫師,因此需要出臺政策以幫助參與此次改革試點的人順利完成執業醫師注冊。

美國實行“4+4”模式的醫學生,在畢業后需進入3-5年的住院醫師培訓階段。目前國內也在積極推進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是否會匹配相關政策以支持參與此次試點的人才完成住院醫師培訓,從而獨立執業?還由待觀察。

張強表示,“中國醫生總量不少,但是缺乏優質醫生。目前中國醫學生教育比較缺乏的是一種軟技能培訓,比如如何與患者溝通,怎樣提升醫生的創新與領導能力?!?/p>

關愛年輕醫生

“目前,我們年輕醫生主要是接受系統化的培養。隨著??苹?、分科越來越細,我們年輕醫生在這方面還是有所缺失的。為什么國家推行??粕幣嘀贫??就是為了讓年輕醫生掌握更多學科的知識?!蓖鮿P認為,“痛點就在于面對這么多??频那闆r下,醫學生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掌握多種學科知識,這才是年輕醫生在規培階段所面臨的最大問題?!?/p>

針對這些問題,國內外一些企業也有針對性地開發了各類服務于醫生的產品,如丁香園的系列產品、電子病歷、醫生社區等等。

6月24日,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發布了中文版的新臨床決策支持工具ClinicalKey臨床精鑰,幫助醫生快速獲取準確、簡潔、世界前沿的循證醫學知識。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林國慶在接受21新健康采訪時,介紹其商業模式是“通過醫院訂購,每年續約,讓醫院醫生使用,可以作為手機上的APP下載應用,也可以在工作崗位的電腦平臺上應用操作”。

臨床精鑰包含中國藥物數據庫,能夠幫助醫生和醫院降低用藥錯誤。醫生通過其搜索引擎,可以按照疾病、癥狀、檢查檢驗、藥物信息進行臨床問題查詢。

愛思唯爾大中華區臨床解決方案總監馬云鵬對21新健康表示,“規范化培訓可以讓年輕醫生在短期內對??迫媪私?,但事實上真的非常困難。據我觀察,每個人手上的小本本都是記得滿滿的,但是如果問到交叉學科的問題,還是很難很快找到。電子化的數據庫則可以實現關聯性地快速跳躍,不用在小本本上翻來翻去。在國家當前信息化快速推動的情況下,不可能說有任何一個產品能夠符合所有需求,但是找對核心場景供給醫生合適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p>

(注: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郭雪、費俊彥和樂悠悠為化名。)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