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古地圖

這幅地圖的知識真是太“全球化”了,我們看到了知識史的相互微妙關聯,這種知識史的重新發現,也許還會有思維上的革命性結果。

責任編輯:馬莉

這幅地圖的知識真是太“全球化”了,我們看到了知識史的相互微妙關聯,這種知識史的重新發現,也許還會有思維上的革命性結果。



日本的神宮佛寺很幽靜,不像中國道觀佛寺那樣游人如織,樹陰濃密得似乎隔斷了塵世喧鬧,也襯托出一種謎一樣的深不可測。這些深深的神宮寺院里,也不知道為什么,常常會藏了些稀罕的古物,時不時亮出三件兩件,便讓歷史生出幾許波瀾。我猜測是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日本人神佛敬畏比中國人厲害,在中國,政治重于宗教,政治戰爭一來,就顧不上泥塑木雕的神佛,不光是“煙橫古道人行少,月墮荒村鬼哭哀”,道觀佛寺也難得幸免,史書里少不了用“玉石俱焚”、“雞犬不留”這樣的成語??墒?,日本的神宮佛寺常常延續千年,像奈良的東大寺、招提寺等等,就至今依稀唐貌。一是日本人愛惜東西的傳統比中國更甚,他們不像中國這樣家大業大滿不在乎,一把火就可以把阿房宮燒個幾天幾夜,他們把自家的東西和外來的東西,一件又一件地小心翼翼地藏起來,看宮崎市定《謎の七支刀》,就驚訝于《日本書紀》里面記載的一千六七百年前百濟國王贈與倭王的那一柄七支刀,還能從石上神宮的庫房里重新發現,中土佚失已久的王羲之《喪亂帖》,居然也藏在日本皇宮里面,在千余載后,重新借給上海博物館展覽,讓中國人開了眼界。老話說“禮失求諸野”,現在想想,古代中國文物丟了,或許也可以求諸東鄰。難怪宋代歐陽修就心情復雜,這樣說日本的收藏:“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貃,蒼波浩蕩無通津。”

下面要說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便是原本深藏在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來歸了西本愿寺創辦的龍谷大學圖書館的,一幅充滿了謎團的古地圖。

令人驚異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這幅古地圖里面有什么奧秘,讓我們今天不能不鄭重面對?

也許,人們還記得前幾年一個英國退休船長,也是業余歷史愛好者的孟席斯(Gavin Meizies),他的一本書《1421-中國發現世界》(1421: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曾經惹起的一場風波。據他說,是中國的鄭和而不是歐洲的哥倫布、麥哲倫發現了世界,這個來自西方口惠而實不至的說法,也許滿足了國人久已欠缺的自信和自尊,所以很多國人都相當激動。記得那一年我在香港參加一個討論會,鳳凰衛視的一個主持人聽了會上一些不同于孟席斯的看法,居然指責學者說,“你們誰能像他那樣滿世界去找資料?”孟席斯船長滿世界找資料?這滿世界找的資料之一,就是這幅《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呀。因為他要證明中國人到了美洲,可中國人到美洲就得繞過非洲好望角,而這幅繪于鄭和下西洋之前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恰好畫了下垂的阿拉伯半島和倒錐形的非洲,倒錐形的頂端就是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所以這幅古地圖成了他的重要證據之一。據他說,有一種難以證實的傳說,這幅古地圖曾經被一個叫做孔蒂(Conti)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帶回歐洲,因此才有了后來的“大航海時代”,有了哥倫布和麥哲倫……

孟席斯的是非曲直不必在這里敘說。其實,這幅地圖不是他的發現。一個日本歷史地理學家,那個膝下有著中國歷史學家貝冢茂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湯川秀樹、中國文學語言學家小川環樹三個優秀兒子的京都大學教授小川琢治,在20世紀初的1910年,就已經發現這幅地圖,并且摹寫和解說過它,一百年前摹寫的地圖,至今保存在京都大學。孟席斯說鄭和發現世界,這幅地圖并沒有給他提供太多的證據,但是這幅古地圖本身,倒是真的讓人尋思,因為這里有一連串的疑問。葡萄牙人迪亞士(Bartolomeu Dias,約1450-1500)是1488年才繞過好望角(Cape of Go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