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專門寫“屁”,“屁”值得研究?
我們對于一篇論文的評價標準,不能夠僅僅是從我們日常經驗和認知出發。很多時候,學術研究就是超經驗、超前的、帶有預見性和創新性的。
責任編輯:劉韻珊
我們對于一篇論文的評價標準,不能夠僅僅是從我們日常經驗和認知出發。很多時候,學術研究就是超經驗、超前的、帶有預見性和創新性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畢業論文的哪些課題最值得研究。
近日,一篇寫于2007年的碩士論文《關于屁的社會學研究》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并登上了微博熱搜排行榜。這篇論文出自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的碩士研究生高建偉之手,他不僅憑借此篇論文順利通過答辯,而且該論文還被評為“優秀”。
不少網友表示不解:接受多年教育就研究“屁”,是不是大炮打蚊子——小題大做了?會不會顯得太低俗了,如何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人譏諷道,寒窗苦讀那么多年,就寫出這樣的論文真是白讀書了。
但也有人反駁道,只要研究的態度端正,內容能夠引人深思,就是一篇好論文,學術研究無禁區。對此,我們該怎么看?
“屁”值得研究嗎
屁也叫矢氣,多數動物、人類從肛門排放的廢氣。屁的產生,是食物與唾液、胃液、胰液膽汁混合后在腸道,被各種產氣厭氧菌、產氣好氧菌分解后生產的氣體。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放屁,絕大多數人每天正常都會放屁8-20次。
因此,屁首先是一個生理現象,它是可以作為一個醫學問題被研究的。比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