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70名染娘非遺巨制獻禮建國70周年
發自:南方周末
7月1日上午,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丹寨萬達小鎮街頭,數十位身著民族服飾的染娘合力捧出一副巨大的蠟染作品,向建國70周年獻禮。
人群中,一位來自丹寨縣排佐村的染娘說,萬達來丹寨扶貧后,丹寨萬達小鎮火了,游客越來越多,原來不好賣的蠟染衣服受到游客們歡迎,現在變成發家致富好產業,我們丹寨染娘每天都有事可做,每年收入也增加好多,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感謝萬達來丹寨扶貧,更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富裕,我們染娘們就想一起做個禮物,用70只錦雞獻禮建國70周年”。
這幅主題為“70只錦雞喜迎 建國70周年”蠟染作品,長16米,寬4.5米,作品上錯落著大大小小70只錦雞。據介紹,從制布、畫畫到下染,這幅純手工作品是70個丹寨當地的染娘耗時十幾天完成。超過70平米的作品里,每一只錦雞都由單獨的一個染娘完成。這幅蠟染作品將永久懸掛在丹寨萬達小鎮。
染娘們的這份獻禮,具有獨特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價值。
丹寨蠟染,是貴州省主要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之一。蠟染的工藝流程有布料制作、蠟液制作、藍靛制作、畫蠟、侵染、脫蠟、縫合等十來道,蠟染的原料是完全純天然的,取自板藍根,藍靛由板藍根發酵而成。傳統蠟染圖樣的內容,一般是花鳥蟲魚以及勞作、生活的意象,主要記錄了苗族先民遷徙的過程,被譽為苗族人被在身上的歷史。
此前,蠟染制品主要用來制作女人盛裝的衣肩、衣袖、圍腰、背帶等;如今,經過商業開發和推廣,蠟染已經成為丹寨當地很多生活用品的材料,也成為備受各地游客歡迎的特色產品。
錦雞,是丹寨當地苗族的重要圖騰之一。在當地苗族的歷史記憶中,正是因為錦雞為遷徙的先民帶來了稻種,整個族群才得以生存下去;因此,當地的女人在重大節日會把自己打扮成錦雞的樣子,并跳起和錦雞動作十分相似的“錦雞舞”,來表示對生活的感恩和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