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080731)
光華法學院嘗試重尋大學獨立與學術自由的舊夢,大家自是樂盼其成。但到底能成與不成,并非人人樂觀。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 回應“王旭明獨家回應:
我為何‘欲哭無淚’”
(7月24日A7時局)
不說“官話”的王旭明,以前老被罵被爭議,離任時卻聽取惋惜聲一片。我在政府機關從事文秘工作,其實是一名“官話”生產線工人,但即便自己萬分厭惡,也不得不制造“官話”。據我所知,官員并非都喜歡說“官話”,更不是不會說“不是官話”的“人話”,而是實在不能說。
現在,我們還是把說話正確看得太重要了。許多時候,說話得服從“大局”和一些約定俗成的禁忌。平時,官員做錯了也許沒有什么,但說錯了可就是犯了嚴重錯誤??己烁刹繒r,也主要看他們說了什么,匯報了什么,而不是看做了什么。長此以往,大家雖然都討厭“官話”,但輪到自己時卻也津津樂道。“官話”儼然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雖都心知肚明,卻沒人敢做那個說真話的小孩。我想,倘若評價干部時依然說比做重要,那么“不是官話”將依然鳳毛麟角,貴報的“不是官話”欄目也將永葆青春。
(廣東惠州 于會仁 公務員)
本報記者蘇永通回應:
官員在家里,跟他媽媽、跟他老婆孩子想必不說官話吧。我在采訪中發現,官員級別越高,官話越少,沒那么多顧忌。而一般官員要從“官話”系統中跳脫出來,可沒那么簡單,因為那意味著要擔風險。
王旭明讓人留戀,是因為他說話沒官味兒。我用一條短信就搞定了采訪,晚上11點還電話騷擾他。最后他審回來的稿子,除了刪去一句他對某朋友的評價,其他一字不動。一般官員,半夜叨擾,繞過秘書直接打電話,恐怕都會被當成犯忌。
王旭明也并非完全不說官話。幾個問題就跟我扯了近三個小時,我說,你這是在打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