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的三副面孔
這聲“一無所有”的吶喊,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成了“中國搖滾元年”的神話。嘹亮、凄哀的嗩吶獨奏段落,也成了標志性的瞬間。
崔健的第一副面孔,是吶喊者,天生有一副好嗓門。1961年8月2日,他出生在北京東郊幸福村的一個朝鮮族家庭,父親是部隊的專業小號演奏者,母親是舞蹈團成員。老崔偷偷把兒子生日改成8月1日建軍節,為他起名崔建軍。后來,小崔覺得這個名字太俗,于是做了修改。1975年,14歲的崔健在父親的影響下開始學習吹小號。古典樂器鍛煉了他的肺活量,讓他日后爆發出搖滾的嘶吼和高音。
1986年的北京,在紀念國際和平年的音樂會上,崔健走上首都體育館的舞臺,演唱了他的新作《一無所有》:“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边@聲“一無所有”的吶喊,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成了“中國搖滾元年”的神話。嘹亮、凄哀的嗩吶獨奏段落,也成了標志性的瞬間。
這聲吶喊屬于改革開放之初,貧窮、焦渴、躁動的八十年代,仿佛攜帶著黃土文明的重負,一無所有的,不僅是“我”,也是一貧如洗的一代人。困厄的身體便是黃土的塑像,只有靈魂出竅,讓空白和空無成為重音。這聲吶喊不是宏大敘事,而是自我解嘲,反抗的起點不是外物,而是自我的牢籠。這聲吶喊,又是“饑餓藝術家”式的自剖與展演,讓觀眾也意識到饑餓。
幾年之后,在演唱會上用紅布蒙住雙眼的崔健,繼續喊道:“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 我說要上你的路 /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我感覺你不是鐵 / 卻像鐵一樣的強和烈 / 我感覺你身上有血 / 因為你的手是熱乎乎 / 我感覺這不是荒野 / 卻看見這兒的土地已經干裂 / 我感覺我要喝點水 / 可你的嘴將我的嘴堵住……”他鏗鏘、含混不清的咬字,反倒噴薄出了鍛鐵似的力量。
之后,八十年代末的黑豹、唐朝,九十年代初的魔巖三杰竇唯、何勇、張楚,群起而歌,國人麻木的耳朵一再被吶喊刺激。
崔健的第二張面孔,是反叛者。他不斷清理、主動偏離自己的藝術道路。作為北京交響樂團的專業小號手,本可以端著鐵飯碗,享受西洋古典樂的體面工作。但他開始受到歐美流行樂的“蠱惑”,于1984年與同伴組成名叫七合板的樂隊,出版《浪子歸》專輯。這張專輯中大多數歌曲是對英文歌的稚拙翻唱。不過,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披頭士、滾石樂隊的音樂沖擊著崔健的世界。
1987年,崔健離開北交,為ADO工作。ADO是新興的北京樂隊,成員包括兩名外國使館雇員:匈牙利的貝司手巴拉什和馬達加斯加的吉他手艾迪。這些外國音樂人帶來了搖滾、布魯斯和爵士樂。在ADO的幫助下,崔健發行了他心目中的首張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此后,專輯《解決》《紅旗下的蛋》《無能的力量》分別于1991、1994、1998年面世,崔健始終在尋求變化和突圍。比如《紅旗下的蛋》突出打擊樂的三個聲部,使用了傳統中國打擊樂和油桶?!稛o能的力量》是前衛數碼搖滾,利用Rap音樂語義上的密集,描述20世紀末變化的中國社會。
因為不愿自我重復,崔健產量很低,也因此遠離了流行文化的工業體系。2005年出版了在聲音實驗上十分超前的《給你一點顏色》之后,十年過去,才推出新作《光凍》。這些年來,他的音樂風格橫跨Reggae、Rap、Jazz、Funk、Hip-Hop、電子樂和民歌。大多歌迷對他的想象還停留在80年代,但他已只身跑得太遠。對崔健來說,首先是實驗藝術家,其次才是明星。全民偶像與小眾音樂人,在他身上形成了奇妙的形象張力。
崔健的第三副面孔,是思想者。學者周國平回憶第一次跟崔健見面時,問他寫歌詞的情況,崔健回答說,他文化不高,寫詞比較費勁,還說他不喜歡讀書,但喜歡讀《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周國平把崔健稱作“一個執著的思想者”,兩人的對談集結成書,叫《自由風格》。崔健說:“我對音樂的要求,對音樂結構的了解,實際上對文字有特別大的影響。這種東西是不可言傳的,只有在你做過這種訓練以后,它才給你打開了一種空間,等待著你運用文字去組織它。音樂把我的張力都打開了,當時我說不出來,很害羞,說話結巴什么的,但它把你的空間像帳篷一樣支起來了,一旦你有機會接觸文字或社會的時候,它全都對號入座?!?/p>
面對媒體訪談,崔健經常表現得像個智者,犀利,透徹,點到為止。他說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雖然中國文化有主旋律,但主旋律不是主流,他這樣的搖滾歌手成了主流?,F在可怕的是,不僅有主旋律,還有一個庸俗的市場制造出來的主流,他做的音樂就成了非主流。
對歷史、時代、人性,崔健有太多東西要表達,音樂已不能完全承載,于是他做起了導演。電影是綜合性的媒介,有視覺、聲音,還有敘事。王家衛的御用攝影師杜可風為崔健電影處女作《藍色骨頭》掌鏡。崔健的同名歌曲《藍色骨頭》在影片中以四種曲風出現,因此,也可以說這是一部具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的音樂電影。崔健用大量的念白澆胸中塊壘,比如:“浪漫都是虛擬的,而孤獨才是真實的,慶幸的是,只有孤獨才是穿越時空的途徑,而浪漫只是穿越時空的目的?!?/p>
(來源:《289藝術風尚》)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