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 | 修了農田水利設施,為何農民竟棄之不用
在細節問題上,需要深入地了解農民的生產實際,考慮到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農民的老齡化,顧及農民的實際利益。
責任編輯:溫翠玲
在細節問題上,需要深入地了解農民的生產實際,考慮到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農民的老齡化,顧及農民的實際利益。
2019年6月9日,在河北省棗強縣恩察鎮關屯村,小麥收割機和農用機械在麥田作業。
今年麥收,我從北京驅車回到位于冀中平原的老家。
父親說,年景不錯,小麥豐收了。收完小麥,要馬上播種玉米。干旱的華北,玉米必須澆灌才能保證出苗。
我發現,村民各家地頭都修建了暗管,即水管從井口經地下引入各家地里。雖然不能像噴灌、滴灌那樣節水高效,但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