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80731)
字斟句酌,甚至從“字縫”中分析研判,是所有關心中國的外國人數十年來養成的習慣。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陸嘉寧
◆ 沒有文化實力 中國難言崛起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5日,張漢音
任何個人、群體和國家的最終成就都不可能超出其“文化基因”所規定的界限,他們的地位和存亡興衰,全部可以在文化基因之中找到深層的答案。中國文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處于封閉、停滯的狀態,而陷入了大大落后的危境之中,而國人卻不自知。
基于無形文化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可以認為:究竟中國能否變成世界第一流強國,而且是主張和平和反對以強凌弱的一流強國,根本上取決于中國能否打造出能量不低于美國,而道德視野卻高于美國的無形文化實力。
打造這樣的文化實力不是從零開始,而是要在中國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不過,為了雄立于當今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國需要更強大的綜合性無形文化實力。為此,中國需要針對本民族的文化精華進行全面的現代化升級。還需要借鑒和吸收西方文化及其他文化之中的精華,尤其是有利于發展中國整體實力的陽剛性精華,強化“剛”的現代化內涵。這包括:全民重視人的自我實現;推崇大視野,要在每一代造就眾多像比爾·蓋茨以及谷歌締造者那樣的企業家;重視工作倫理和成果優異,要擁有眾多日本人所具有的那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