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青川!——紅光小學第二課堂建設
發自:南方周末
第二課堂活動室里看書的小姑娘
坐在修葺一新的紅光小學第二課堂活動室里,明臺凈幾,午后有暖陽、窗下便是小河,四千余冊圖書和豐富的文體用具各得其所。時隔經年,震后重建的紅光小學依然在青山環抱中靜聽流水,在四名志愿者一周時間的努力下,白墻灰瓦的新校舍更有了新的風景。
10月18日,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南方周末第二課堂系列公益項目的二期志愿者抵達青川,著手建設第二課堂活動室,同時給同學們帶來了富于啟發性的審美教育新鮮課堂。與四名自愿者同時抵達的還有價值總計約2萬元的書籍以及文藝、體育器材。經過近一周時間的日夜趕工,一個設施齊備、呈列有序、裝飾簡潔的多功能圖書活動室已初具模樣,充滿童趣的視覺作品和藝術大家的肖像更妝點出活動室的文藝氛圍。紅光小學的師生也熱情地參與了活動室的建設過程,孩子們用自己的努力迎來了活動室的提前開放。
活動室分為取閱區、閱覽區和工具區,4千余冊書籍和十余種期刊給老師和同學都帶來重組的精神補給,人性化設計的桌椅則提供了舒適的閱讀環境。橡皮泥、油畫棒、彩色卡紙等創作工具讓各個年級的同學都能有適合的選擇,毽子、跳繩、大小多種球類等體育器材則足以配備學校開展一場小型運動會。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書架上同時還陳列著印制精美的“幸福七巧板”項目畫冊,最新的一期中收入了紅光小學的孩子在六一特別活動中的作品。
在志愿者設計主持的興趣課堂上,三年級的孩子們在《彼得與狼》的旋律里初識音樂劇,第一次感受到用音樂來敘事的神奇,認識了提琴與鋼琴的音色異相;五年級的孩子們則在自己動手創制拼貼繪畫作品時,在繪畫史的故事中朦朧地了解到透視法的規則,嘗試材料創作的新空間;在多媒體教室里,同學們開始發現電腦里的有能夠隨心創作自己作品的設計軟件要比紅心大戰更好玩。學校教導主任董老師頗有感慨地說,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和寓教于樂的教學內容,非常值得推廣。
由于學校的交通位置不方便,學校有相當數量的住校師生,志愿者與他們朝夕相處、吃住同行,產生了純潔友好的感情。探訪分隊離開的前夕,同學們自發組織了一場文藝晚會歡送志愿者。孩子們投入的表演和真誠愉快的歌聲,是本次活動最令人欣慰的正面反饋。
志愿者還將圖書編目管理方法和活動室管理參考規章等材料詳細地與專門老師進行了詳細的交接,讓活動室能夠最長久地全面發揮作用。在總結一期活動的基礎上,本次探訪在物資需求方面加強了與學校的前期溝通,并在書籍選擇上進一步平衡了各類圖書的比重,使得活動室的建設更加符合單個學校的特殊需求。
(發布于:2010-4-28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