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讀最新哈貝馬斯傳記 |
哈貝馬斯一生求知欲超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為了科學的一生。這樣的人生完美體現了古希臘以來西方思想的探索精神。
責任編輯:劉小磊
哈貝馬斯一生求知欲超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為了科學的一生。這樣的人生完美體現了古希臘以來西方思想的探索精神。
哈貝馬斯近照。
哈貝馬斯剛在6月18日迎來90歲生日。這位堪稱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大哲學家雖然早已著作等身,但至今仍著述不輟,學術生命力之強大,跟早年提攜過他的伽達默爾有得一比??磥嗰R遜上的廣告,今年9月他還要出版一套厚達1700頁的哲學史Auch ein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或可譯為“另類哲學史”——這不僅僅是哲學史),這在向來以建立嚴密規范性體系著稱、自己也說直到晚年才開始重視哲學史的哈貝馬斯可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對這位思想輻射力可以說是覆蓋全世界的哲人,研究他的哲學思想的文獻早就已經汗牛充棟了。不管做不做德國哲學研究,對哲學和思想有興趣的人通常都會關注他的著作,更何況在18年前他訪問過中國,宛如超級明星似的掀起過一股旋風,加上他的主要著作差不多都有中譯本了,可以說,中國有世界上有數的哈貝馬斯讀者群。
多姆教授的最新哈貝馬斯傳記及中譯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9)
讀其書,當然也想知其人,即便哈貝馬斯自己說一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可我們這些讀者還是甘愿冒著被博學睿智的錢鐘書先生諷刺的危險——吃了雞蛋后還想看看母雞。迄今已有三本他的傳記,一本是近十年前美國學者Matthew Specter根據博士論文寫的《哈貝馬斯:一部思想傳記》(劍橋大學,2010),還有一本是2008年由出版了哈貝馬斯絕大部分著作的祖爾坎普(Suhrkamp)出的,收在“基本傳記叢書”里的小冊子,作者正是這次要介紹的最新傳記的作者。最早出的則是以研究法蘭克福學派著稱的Wiggershaus寫的小冊子(2004),收在Rowohlt出版社的“名人小傳記叢書”里,這本筆者沒有讀過,看篇幅估計跟祖爾坎普的那本差不太多。
三本里劍橋出的那本最厚,雖然也有很多好評,但畢竟限于篇幅,看了不太過癮,所以2014年斯蒂芬·繆勒-多姆教授寫的哈貝馬斯傳出來后,趕緊下單。多姆教授先前寫過像磚頭一樣厚的阿多爾諾傳記,有一千多頁,也編過討論哈貝馬斯的《認識與興趣》的論文集,對哈貝馬斯的思想和生平非常熟悉。這本哈貝馬斯最新傳記雖然頁數不及阿多爾諾的那本,但非常詳細地介紹了哈氏的生平,探討評價了他的學術思想,堪稱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哈貝馬斯傳。恰逢中譯本出版,筆者對照著原著通讀了一遍,敢毫不夸張地說,今后想了解哈氏生平和學術的讀者,此書乃是不可繞過的必讀書。
第三帝國的滅亡與政治思想家哈貝馬斯的誕生
這次讀多姆教授的傳記,對哈貝馬斯的早年有了更為詳細的了解,讀完后深感二戰對哈貝馬斯的成長與思想的發展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哈貝馬斯這代人雖然經歷過二戰,但畢竟當年還是少年,跟戰爭的干系不大。哈貝馬斯的父親則不僅加入過納粹黨,也上過戰場,哈貝馬斯本人作為高射炮射手的助手差點也要上戰場,幸虧那時美軍進駐了,從而獲得解放:對哈貝馬斯來說,這不是被敵人占領,而是真正的解放——“一種解放,歷史意義上的和個人意義上的解放”。這讓人聯想到在差點被自己國家的政府“徹底解決”之前,多虧美軍及時趕到而獲得解放的大哲學家雅思貝爾斯。
第一張照片攝于1942年,哈貝馬斯當時13歲,該年是二戰的轉折之年,德國第六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包圍,盟軍在北非登陸。圖二是1944年8月,希特勒青年團在GUMMERSBACH列隊出發,頭戴花冠者為哈貝馬斯。
當然,哈貝馬斯并非天縱神明,年少的他也不可能像恩斯特·卡西勒那樣在希特勒剛掌權就說德國要完蛋,在戰爭期間他也跟很多同輩人一樣,加入過希特勒少年團和青年團——這件事多年后被人用來攻擊哈貝馬斯。但據多姆教授說,這可能是當年的法律規定,或者是父母的影響。而我們可以確切知道的是,在戰爭結束后,哈貝馬斯看到包括紀錄片在內的很多揭露納粹德國罪行的資料時非常震驚,從而對自己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祖國的歷史有了真切了解。對哈貝馬斯來說,這樣的經歷令他下定決心,要讓民主制度在德國扎根,絕不可以回到從前。德國只有成為民主國家才有未來:這成了他毫不動搖的信念——哈貝馬斯自己說過對聯邦德國的歷史問題的擔心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梢哉f,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思想家的原點,就是德國的戰敗,決定了哈貝馬斯要為這個國家的戰后重建發揮作用——這點跟日本戰后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丸山真男完全一樣。
多姆教授說,進入1950年代以后,哈貝馬斯越來越公開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因為他不想成為一個“被動適應的民主主義者”,而是要積極參與到重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