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奧運時刻
奧運來臨的最后時刻,北京“準備好了嗎”?大幕即將開啟,讓我們記錄下奧運時刻,北京的心跳。
責任編輯:李梁 實習生 榮婷 張韻 余玥
奧運來臨的最后時刻,北京“準備好了嗎”?
從草坪到街道的電線桿,從天橋到樓房,奧運改變了北京的方方面面,火車與地鐵,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這是一場盛大的儀式,北京人等待了七年。七年來,北京為奧運提升自己,也為奧運賦予了清晰的北京烙印。
一切為了奧運,北京人樂觀地為奧運付出,與日常生活相妥協,和安保的大網共生。他們需要歡慶,也需要忍耐;他們期待被認可,同時也要保持著一顆平常心。
大幕即將開啟,讓我們記錄下奧運時刻,北京的心跳。
“為了奧運,我們拼了”
國家安監總局派車去機場接人,航班早到的人必須等航班晚到的人,一起坐車回。
為了奧運,韓兵作了一個決定:“拼了!”
韓兵在中關村方正大廈上班,家卻在遙遠的南城亦莊。7月20日,北京面對世界打開醞釀已久的“奧運時間”表,首當其沖的便是車輛單雙號隔日出行。
網友們聞風而動,策劃起拼車運動,一個驚人的口號是:“為了奧運,我們拼了!”
韓兵熱烈響應,迅速發帖推出他的雙號座駕,廣征單號車友合伙上班,條件一個:車內“不準抽煙”。留下MSN不久,結果出人意料地快:一個“嘉年華”女車友主動應征,單位與家庭位置相當匹配。
7月23日,韓兵和女車友約好見面,次日開始試拼,由他先負責接送,合作愉快的話,再繼續。
一連拼車6次后,兩人合作越來越默契,但隨之隱隱的擔憂也產生了:“其它都沒什么可挑剔的,就是怕我和女車主你接我送太頻繁,老婆鬧臉色!”韓兵說。
也有運氣沒那么好的。家住清河的劉峰,在西單附近工作,車牌是單號。一天剛找到開雙號車的同事張鳴一家拼車,誰知第二天風云突變,張鳴妻子的單位被要求錯峰上班,拼車計劃破產。
單雙號限行令擁擠的北京道路大為順暢——1949年,北京市機動車僅2000多輛,而現在多達300萬輛,堵車是大問題。
國家安監總局的班車也改為單雙號出行,40多輛公車大部分被封存,僅16輛可用。工作人員孫明說:“如果局里派車去機場接人,航班早到的必須等航班晚到的人聚一起,不能分批回來,車輛緊張。”
這樣的小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各式流動探頭車正每天在北京的各條橫縱走向的“盲腸”里來回穿梭,專門檢查單雙號。
北京人以特有的機智樂觀,面對著這從未經歷的變化。拼車不算什么,一些人還模仿起國外熟人間流行的習慣:換房住。
住在東城,公司卻在西城的秦川,原來開車1小時上班,現在坐公車,路上得多花2小時。他腦筋一動,找到住在西城公司卻在東城的一熟人洽談,奧運期間彼此換房住,沒想到一拍即合,“麻煩多了點,但也體驗了住不同房子的感覺。”
限行后,地上的車流轉變為地鐵的人流。北京早在幾個月前就在繁華地段、地鐵站和旅游景區附近設置自行車租賃網點,自行車多達五萬輛,相當多的人審時度勢,改騎自行車出行。
交管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20日至24日,北京市區主要道路車流量明顯減少,比7月1日限行前下降25.1%,擁堵和事故報警分別下降74%和46%。
商家的奧運夢
EMS快遞,以前顧客可以自己封口,“現在改由工作人員代勞,封后顧客無權再打開。”
猜猜糕點“豌豆黃”,在奧運菜譜上叫什么?
7月的北京簋街,花家怡園餐館為期三個月的馬拉松式奧運籌備工作準備收尾,在精心炮制的奧運菜譜上,豌豆黃已改名為“金銀牌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