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通脹壓力減弱

中國面臨的來自國內外的通脹壓力已經比年初減弱。與此同時,實體經濟增長下滑和資產市場進一步下行調整的風險在增大。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的宏觀經濟未來將走向何方?應采取怎樣的政策應對?經濟學家們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本報專辟此專欄,邀請一流學者討論。

■指點宏觀
通脹預期減弱、PPI向CPI傳導能力弱于預期、全球經濟將持續放緩等因素表明,中國面臨的來自國內外的通脹壓力已經比年初減弱。與此同時,實體經濟增長下滑和資產市場進一步下行調整的風險在增大。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應適度放松,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應該放緩,企業融資渠道應該拓寬


三個因素
由于三個因素,中國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已經較年初有明顯減弱,從而為宏觀政策走向適度寬松創造了條件。

第一,通脹預期已經有明顯的緩解。對國際經驗的實證分析表明,通脹預期基本上是過去三個月的實際通脹的移動平均。比如,在美國,當月通脹預期與前三個月的實際通脹走勢的相關性達到92%。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如果過去三個月內通脹連創新高,老百姓會預期通脹將繼續上升。從去年十二月份到今年二月份,我國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升幅確實連續大幅上揚,從6.5%直沖到8.7%,所以當時筆者的最大的擔心是通脹預期失控。一旦失控,就可能導致惜售、囤積甚至搶購等行為,情況就可能因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最近幾個月的通脹情況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由于雪災以后蔬菜等農產品供給的恢復、政府采取措施限制農產品出口、增加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