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戶口,辦還是不辦?湖北試水戶籍改革,“遲到的戶口”對外來工是否還具吸引力

在中小城市,隨著城市戶口特權的減少,農村戶口的“含金量”日益提高。對于進城打工者來說,當這個遲到的機會終于出現時,“辦”還是“不辦”,已是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王霞

當“遲到的機會”終于出現,外來工是否還愿意融入背后的城市?

 

在打工24年之后,40歲的湖北荊州市藍特集團工人向世洪第一次擁有了成為一個“城里人”的可能。

7月初,湖北省政府傳出消息:除武漢中心城區外,在湖北縣(市)和地級市城區、建制鎮以及武漢遠城區穩定就業,并有固定住所的農村勞動者,從本月8日開始,可申請城鎮戶口,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就業、社保以及子女義務教育等政策,真正享受“市民待遇”。

外界對此多加褒揚,譽為國內地方戶籍管理改革“最大的一步”。

記者采訪發現,這一政策的出臺固然有出于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考慮,更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而復雜的關系:“招工難”已經蔓延到位于中部的湖北,決策者試圖通過戶口來吸引城市發展所需的各種外來普通勞動力。但與一般常識中農民對“農轉非”、成為“城里人”的熱切渴望不同,出于現實利益的考慮,對于許多來自農村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地縣層以下的中小城鎮戶口已經缺乏大的吸引力。

對于15歲就來到荊州,從搬運工成長為技藝精湛的園藝師,并在此成家立業的向世洪來說,一個“湖北人”的身份,具有怎樣的吸引力;而對于數以十萬計的類似向世洪的打工者們來說,當這個等待過久,久到似乎已是遲到的機會終于出現時,“辦”還是“不辦”,已是一個問題。

“招工難”呼吁“新市民”

發起湖北省“新市民工程”的是湖北省勞動社會保障廳。主管這項業務的副廳長周祖榮告訴記者,此次省里五部門聯合發文,目的就是要吸引農業勞動力盡可能多地在省內轉移,加快農民的市民化。

據介紹,此次湖北省出臺的“迎接新市民”的政策主要吸取了荊州市戶籍改革和城鄉統籌的相關經驗。2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