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日本學生餐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業資深研發者云無心分享了他最近去日本考察校園營養餐的一些觀察與感受,提供了觀察校園餐的另一個維度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溫翠玲
? 編者按
近年來,從中小學集體配餐安全事件,到校園內外辣條等食品的整治,有關校園食品安全的新聞話題一直引發國人關注,國家和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也一直在進行各項治理行動,既監控食品安全,也關注學生的營養健康。
2019年6月28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指導、南方周末報社主辦的“新食局”公開課在北京順利舉辦。作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重點活動之一,公開課以“共治校園食品安全”為主題,邀請了監管部門領導、權威專家、食品安全領域媒體從業者共同探討?;顒悠陂g,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業資深研發者云無心分享了他最近去日本考察校園營養餐的一些觀察與感受,提供了觀察校園餐的另一個維度,南方周末予以摘錄,供讀者參考。
參與勞動是食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首發于2019年7月11日《南方周末》)
我為什么去考察日本校園餐?這緣起成都七中事件。當時家長和網民情緒已經非常嚴重,只要不是罵學校、罵供餐公司、罵教育局,都會被認為是洗地,客觀、理性地討論問題,已經沒有基礎了。
后來我在微博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校園餐戴著鐐銬在桌子上跳舞,當時有網友建議說,“這有什么難的,日本就有成功的模板”,這讓我對日本校園餐充滿了好奇,正好有食育機構組織去日本考察校園餐,我就想去了解一下。
在中國如果這么干,配餐公司要被“處死”好多次
我們在日本的第一站是福井的一個配餐中心。這個中心建于1977年,上一次改造距今已近30年。配餐中心并不大,只有十名“食物調理員”、一名營養師、一名營養師助理、兩位送餐員和一位所長,他們負責4所小學和2所中學總共844人的午餐。
在帶我們參觀配餐設施之時,所長坦承廚房建于1969年,上世紀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