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可以令政治更柔滑,更人性化”專訪中華臺北奧運代表團總團長蔡賜爵

體育或許改變不了政治,但體育可以幫助政治,令政治更柔滑,更人性化,這是體育的價值。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郭力 資訊 陳 斌

58歲的中華臺北奧運代表團總團長蔡賜爵,從事體育已20年。早在1989年,海峽兩岸第一次體育交流,臺灣體操隊到訪大陸,蔡賜爵就是訪問團的成員之一。

對中華臺北代表團來說,這是第一次到“同文同種”的地方參加奧運會;同樣,對北京奧運會來說,這支來自海峽彼岸的運動隊,也最心意相親。

7月28日,本報記者專訪蔡賜爵。蔡團長坦誠相告中華臺北隊的“奧運金牌戰略”,回顧兩岸體育交流的歷史,并前瞻兩岸體育交流之未來。他說,“體育或許改變不了政治,但體育可以幫助政治”。

中華臺北的“金牌戰略”
“我們制定了2008年奪下5枚金牌的目標。但是陳水扁接見代表團時突然提出,‘五金’和‘無金’諧音,不如定7枚金牌,7這個數字比較吉利。”

南方周末:這次中華臺北代表團基本情況如何?

蔡賜爵:中華臺北代表團共有133名成員,其中運動員80名,教練26名,還有27位官員。我們會參加15個項目的比賽,除了棒球、跆拳道等我們的運動員贏得奧運參賽資格的13個項目之外,我們還得到了自行車、帆船兩個項目的外卡。

南方周末:雅典奧運會,中華臺北代表團獲得了2枚金牌,還有2銀1銅。這些選手都會參加這屆奧運會嗎?

蔡賜爵:上屆中華臺北的兩名金牌選手之一的跆拳道女將陳詩欣這屆比賽立志衛冕,另一位跆拳道選手朱木炎已經退役了。獲得跆拳道銀牌的黃志雄,2007年參加選舉,憑借奧運英雄的高人氣,當選“立法委員”。此外,射箭項目上,我們曾經獲得男團銀牌、女團銅牌,當年6位隊員中的4位都將再戰北京奧運。

南方周末:選手在奧運會奪金后,在臺灣也是全島追捧吧?

蔡賜爵:獲得金牌的選手,一次就可以得到1200萬元新臺幣(4元新臺幣約相當于1元人民幣)的政府獎金,或者按月領取,在運動員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