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敘事的“底氣”

奧運還很少這樣深刻而全面地影響一個國家,當中國遇上全球化、商業化、法治化的國際性盛會,會有什么樣的互動和改變?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郭力 資訊 陳 斌

北京,4000萬盆盛開的花卉、1.2萬座粉刷一新的建筑物,以及嶄新的體育場館正在等待奧運會的召開。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熱情、有實力的主人。中國將向世界展示三十年中積累的自信,也有著迫切的溝通期待。

不過,對尚位列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講,辦一場由發達國家來設定標準的奧運會也并非輕而易舉。“7年前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我們是在低端的水平下向國際奧委會的高端需求去努力。”《2008奧運總體影響研究》項目經濟部分執筆人姚永玲說。

“北京的環境質量雖然比不上法蘭克福和悉尼,但并不差于雅典,并已總體上達到WHO設定的指導性標準。”此項研究的負責人鄒驥說。

這項名為《2008奧運總體影響研究》的工作開始于2002年,由中國人民大學的人文奧運研究中心負責,他們將在2010年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研究報告。該研究是受國際奧委會委托,旨在觀察奧運會為城市與國家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這在奧運史上還是首次。

奧運還很少這樣深刻而全面地影響一個國家,除了1936年的柏林奧運、1964年的東京奧運及1988年的漢城奧運。當中國遇上全球化、商業化、法治化的國際性盛會,會有什么樣的互動和改變?

僅僅7年時間,北京就已完成多個場館的建設、將綠地面積增加到51%、擴大了地下鐵路網、把重工業遷出市區、為公交車和出租車改裝天然氣發動機等工程。數字無法表現,這些工程如此艱巨即使在發達國家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但是中國做到了,源于三十年的改革積淀和獨有的體制。

雖然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并不認同“舉全國之力辦奧運”這樣的說法,但他也承認中國政府有著比別的國家更強的執行力與推動力,“可能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