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能不能管“熊孩子”?要明確懲戒權與體罰的界限
山東五蓮第二中學初三某班的班主任楊老師因為用課本抽打兩名逃課學生,于2019年7月2日被縣教育和體育局追加處罰,扣發一年獎勵性績效工資,責成二中不再與其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納入縣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h教體局這一處罰在網上廣泛傳播,大多數網友都挺楊老師,認為處罰過重,用課本打幾下學生就丟了工作,“以后哪個老師還敢管學生”?
責任編輯:陳斌
反對體罰當然是一種進步。但是對學生權利的過度保護,確實也讓不少老師們不再敢管學生,又到了另一個極端。
山東五蓮第二中學初三某班的班主任楊老師因為用課本抽打兩名逃課學生,于2019年7月2日被縣教育和體育局追加處罰,扣發一年獎勵性績效工資,責成二中不再與其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納入縣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h教體局這一處罰在網上廣泛傳播,大多數網友都挺楊老師,認為處罰過重,用課本打幾下學生就丟了工作,“以后哪個老師還敢管學生”?
其實,這件體罰事件發生在4月29日,學校5月曾經作出處理決定,給予楊教師“停職、道歉檢查、取消評優、黨內警告、承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