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為什么忽然這么火?
爭奪ETC客戶只是一個開始,背后是其更大的金融服務空間
責任編輯:孫凌宇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20期)
爭奪ETC客戶只是一個開始,背后是其更大的金融服務空間
2019年7月1日,車輛通過京(北京) 沈(沈陽) 高速公路秦皇島東ETC口
“如果近期有人趴在你車窗瞄來瞄去,請不要報警,這是銀行的客戶經理在戶外作業,只是想看看你有沒有安裝ETC?!闭{侃的話語透露了ETC最近的熱鬧。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又稱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簽,與在收費站ETC車道上的微波天線感應通訊,再通過互聯網技術與支付系統結算,達到不用排隊、停車取卡,也不用還卡、付現金而直接從綁定的支付方式中扣款的效果。有媒體統計稱,換了ETC后,客車平均通過省界只要2秒,貨車平均通過的時間從原來的29秒減少到3秒。
“秒過”高速公路收費站的ETC模式,成為了銀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機構最受歡迎的寵兒?,F在,各大銀行網點在推廣它,微信、支付寶7月1日同時推出上線辦理,朋友圈里的銀行工作人員希望你找他們辦理,一些4S店,甚至網貸、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推廣。
而與ETC相關的概念股——萬集科技、博通集成、金溢科技等多家公司,近期也跟著ETC的熱度股價大漲。
ETC為什么忽然這么火?
政策紅利
ETC及其技術并非突然出現。
早在1990年代,中國相關機構就開始對此展開研究和測試,2008年交通運輸部頒布了《收費公路聯網收費技術要求》,制定ETC相關標準。隨后科技部啟動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項目,并做了“長三角和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聯網電子不停車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