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都能同傳了,學外語會成第一批失業的人嗎?

早在AI加入飯碗爭奪戰之前,外語就業這條大路就已經人滿為患。

責任編輯:郭嘉越

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劇照,孫紅雷所飾演的黃成棟帶著翻譯機與美國一大學校長交談。

近日,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因為劇情槽點太多而頻頻登上熱搜榜。萬萬沒想到的是,我一學外語的吃瓜群眾,也會因劇中橋段莫名躺槍。劇中人物黃成棟(孫紅雷飾)英語比較爛,但僅憑攜帶某品牌便攜式翻譯機就能與美國人談笑風生。網友通過彈幕發問:有著這簡直能同聲傳譯的翻譯器,以后學外語專業的是不是都得失業了?

其實近來AI翻譯技術發展,學外語專業的快被類似的問題每日“三省吾身”了。在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迅猛發展的今天,工具性學科勢必第一個受到威脅。2016年底,谷歌推出商用的谷歌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GNMT),采用神經網絡機器翻譯(NMT)技術,大幅提升機器翻譯的水平,最高將翻譯準確率提高到 87%。

兩年后,微軟在機器翻譯領域同樣取得突破。微軟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采用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在新聞報道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媲美人類專業譯者的翻譯系統。三個月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更是在會場真出現了由騰訊提供技術支持的AI同傳服務。

一個學外國語言的人,大學四年要跟人比,四年后還要跟不是人的東西比,心累啊。但學外語專業的,就業真就那么悲觀嘛?

01

光鮮的“金字招牌”?

翻開老黃歷,外語專業若退回本世紀初乃至上個世紀,說金字招牌那絕不為過。每年各大外校都會被分配到涉外機構、部委的錄用名額,在這之后也有一大把的涉外機構、國企外企任君挑選。

近年來講,在湖南師范大學公布的《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外國語學院的畢業生以5718.2元的月平均起始薪酬排名第二高,僅次于大熱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在中國薪酬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TOP200排名榜》中,廣外、上外、北外三所外校都進入了前三十。如果恰巧學的是法語、西班牙語、日語這種非英語的小語種,即便選擇暫不就業、繼續深造,也還有老師這一黃金職業可以作為選擇。

上面這些看起來亮眼的“平均數據”,隱藏了一些參差不齊的隱憂。

02

就業大道上人擠人

其實早在AI加入飯碗爭奪戰之前,外語就業這條大路就已經人滿為患。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有200多所院校具有英語學士學位授予權;在2004年變成了598所;到2011年有959所。2013年后,擴招進入減速期,但之前的基數已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