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探月遭遇挫折,但他們還在憋其他大招
如果不是臨起飛前火箭出了故障,印度“月船2號”探測器現在應該已經進入太空,朝著月球飛去。
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7月7日公布的印度“月船2號”探測器及月球車照片。
這是印度的第二個月球探測器,原定15日凌晨從位于印度東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如果一切順利,“月船2號”將于9月初在月球南極區域著陸。
這將使印度成為繼蘇聯、美國、中國后第四個實現飛行器在月球著陸的國家,“月船2號”也將成為首個在月球南極登陸的人類探測器。
然而,在距離發射還有56分鐘時,任務突然被叫停。
這是7月15日在印度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拍攝的搭載著“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的運載火箭。新華社/美聯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表示,在原定發射時間前1小時觀察到運載火箭系統存在技術故障,所以取消了當天的發射計劃。
這已經不是“月船2號”第一次被推遲發射了。其最初計劃的發射時間是2018年4月,但印度一個國家級委員會后來出于謹慎考慮,建議再開展一些額外測試,發射被推遲到2018年下半年。再之后,印度又在未公布具體原因的情況下,推遲發射計劃至今年7月。
這次發射取消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表聲明說,“月船2號”的發射不可能在當前窗口期內完成,重新確定的發射時間將稍后公布。
印度媒體15日披露,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是在低溫燃料裝載過程中發現了技術故障,而準確評估故障需要首先清空火箭上的燃料,然后運回火箭進行進一步檢查。
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這一過程大概需要10天左右,之后才能決定新的發射時間表。
6月12日,在印度班加羅爾,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的科研人員在工作中。新華社發
“月船2號”項目總耗資約1.2億美元。探測器重達3800千克,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3個模塊,攜帶10多個各類研究裝置。
根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計劃,在到達月球軌道后,著陸器將與軌道器分離,軟著陸在月球南極附近并釋放月球車,車上儀器將探測月球表面并傳回數據。
在“月船2號”之前,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于2008年10月成功發射,沒有登月,但獲得了大量圖像和探測數據。2018年,美國科學家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確認月球南極存在水冰,月球南極的科學、經濟和戰略價值因此大幅提升。
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08年10月22日公布的“月船1號”模型的資料照片。新華社/法新
近年來,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探月只是其中之一。
印度總理莫迪去年8月宣布,印度計劃在2022年或之前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隨后表示,實施載人航天任務將面臨兩項關鍵挑戰:制造大型運載火箭以及訓練宇航員。印度已完成相關技術儲備,有能力按期實現目標。
今年6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西旺宣布,印度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定于2021年12月執行,屆時將把兩至三名宇航員送至近地軌道,并完成5至7天飛行。
6月12日,在印度班加羅爾,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西旺在發布會上講話。新華社發
他同時宣布,在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后,印度將開始著手建設該國首個空間站,建成后可供宇航員在其上停留工作15至20天。
據介紹,印度首個空間站計劃從2022年開始的5至7年內發射??臻g站預計重約20噸,將被安放在距地表400公里處的近地軌道,可用于微重力實驗等研究。
印度其他列入日程的航天項目還包括探測太陽和金星。
太陽探測器藝術假想圖。
西旺說,名為“阿迪蒂亞 L-1”的太陽探測器計劃2020年上半年發射,將被用于研究日冕等現象。金星探測任務計劃在兩至三年內執行。
印度在太空研究領域具備一定實力。
2014年9月,印度“曼加里安”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由此成為第一個探索火星的亞洲國家,也是唯一一個首探火星即獲成功的國家。
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14年9月28日公布的火星北半球沙塵暴的照片。新華社/歐新中文
2017年2月,印度成功發射了搭載104顆衛星的運載火箭,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保持的“1箭37星”的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來源:新華社)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