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兩個集中區: 政府巨資打造,九年一地雞毛
誕生9年后,這兩個曾經舉全省之力、投入巨資建設的產業集中區幾乎被遺忘,負債累累,深陷生存困境。
發自:蕪湖 池州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由江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修建的“新能源產業園”,當初是為了吸引新能源產業入駐,但目前幾乎處于荒廢狀態。
(本文首發于2019年7月18日《南方周末》)
誕生9年后,這兩個曾經舉全省之力、投入巨資建設的產業集中區幾乎被遺忘,負債累累,深陷生存困境。
2012年2月,集中區就遭遇了“降級”處理。由最初的“省市共建,以省為主”變更為“省市共建,以市為主”,正廳級單位被降成副廳級。
嘉興發展起來,就是靠紡織業。但從2017年開始,環保壓力驟增,紡織廠被叫停,這些工廠開始外遷,其中不少就來到了池州。
省領導要來調研了。這是個稀罕事。
2019年7月6日,安徽蕪湖市的江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一位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直言,他兩天沒有回家睡覺,一直在管委會加班,困了就在沙發上瞇一會。
兩天前的下午,南方周末記者前往該管委會采訪時,整個大樓見不到幾個人,都外派出去為調研做準備了。
距離江北產業集中區160公里外,是位于安徽池州市的江南產業集中區,也是此次省領導關注的地方。江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文秘局的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直接表示,最近實在太忙,沒有時間接受采訪。
前來調研的是安徽省長?!栋不杖請蟆穼Υ诉M行了報道,調研時間是7月5日到7月7日。江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副主任陽小玲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省長這一次調研非常細心嚴謹,既看成功之處,也看失敗的地方,就是要為兩個集中區的發展找到脈絡。
誕生9年后,這兩個曾經舉全省之力、投入巨資建設的集中區幾乎被遺忘,鮮有領導前來。其不溫不火的發展狀況,也遭到外界的質疑。
2019年6月15日,新華社《瞭望》發表了一篇名為《國家示范“先鋒”緣何淪為“爛攤子”?》的報道,由新華社安徽分社的一位副社長帶隊采寫。報道稱,當初兩個集中區是為了高規格承接產業轉移而設立,所選的地址曾是沃野糧倉,但最終運轉艱難,大量土地、廠房閑置,一些項目爛尾,負債百億,深陷生存困境。
而此次省長的來訪,關系到兩個集中區未來的命運。
江南產業集中區成立于2010年,規劃面積是20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則為20平方公里,但是目前來看,依然有不少的土地、廠房空置,早些年征收的農田,也有不少處于荒廢狀態。
為承接產業轉移而生
不同于常見的開發區、高新區,2010年成立時,江北、江南產業集中區就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
“一個地方開發區、高新區的產生,主要是本地區自身發展的需求;而這兩個集中區的產生,更多的是因為其他地方的發展需求?!崩铨垖δ戏街苣┯浾哒f。他在江南集中區有投資產業,與管委會官員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集中區的產生與2010年國務院批復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有關,公開信息稱,那是安徽省歷史上首個進入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而該規劃最大的亮點就是高水平建設產業集中區。
這一規劃也寫明了當時的背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受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壓力明顯加大、周邊國家競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