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自述:學伴爭議之下,有沒有享受“超國民待遇”?
這一群體是否享受到了“超國民待遇”?南方周末記者邀請6名留學生,自述其在華生活。其中既有輿論標簽下的自辯,也有公眾未曾關注的細節。在輿論洪峰之下,這些主觀自述亦是新聞暴風眼里的另一觀察視角,以期能更全面還原這一爭議群體的真實面貌。
責任編輯:吳筱羽
編者按:
“學伴”爭議仍未過,來華留學生群體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關注,在一些輿論看來,這一群體享有“超國民待遇”。
2019年7月20日,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推動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既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也要看到留學生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存在差異。
據教育部通報數據,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9萬的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留學,其中學歷生總數25.81萬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52.44%;研究生人數為8.5萬人。
這一群體是否享受到了“超國民待遇”?南方周末記者邀請6名留學生,自述其在華生活。其中既有輿論標簽下的自辯,也有公眾未曾關注的細節。在輿論洪峰之下,這些主觀自述亦是新聞暴風眼里的另一觀察視角,以期能更全面還原這一爭議群體的真實面貌。
2019年7月19日,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舉行“2020屆泰國留學生中國學習階段畢業典禮”,27名泰國留學生結束在華為期一年半的高鐵技術學習,其中4人獲評優秀畢業生。
1、“我的父母和權貴沒有關系”
凱文·米歇爾,來自佛得角,就讀于山東某一本大學
我不知道中國政府是否會給每個非洲學生補助,我個人是沒有收到。但我的祖國每個月會給我發錢,每個學生收到的錢不一樣多,我不太方便透露是多少。
我聽說了山東大學學伴事件,這段時間,山東很多大學都被曝出有類似情況。但我們學校很正常,一般是一個留學生配備一個同性學伴,一起共同進步,學習對方的語言等等。我覺得學校對留學生有一些不同的政策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在中國生活會遇到很多中國學生不會遇到的麻煩。
我來自佛得角,是一個西非國家。我2015年來到中國,學習的專業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現在已經讀大三了。不是我自己選擇的這所學校,是因為我的國家使用新能源可以發展得越來越好,所以我才在這里讀書。
非洲每個國家的留學政策都不一樣。我不知道中國政府是否會給每個非洲學生補助,我個人是沒有收到。但我的祖國每個月會給我發錢,每個學生收到的錢不一樣多,我不太方便透露是多少。
網絡上說非洲留學生都出生于權貴家庭,這種事我真的不知道。我的父母在當地是普通白領,算是中產階級,和權貴沒有關系,我的朋友們也都是和我差不多的家庭背景。
關于如何入學,我不能多說,但我想比中國學生入學要簡單很多。我們只需要提交一些文件和費用就可以,比如高中畢業證書、體檢單。
我們學校的留學生不多,有200人左右,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來自佛得角的只有我一個人。留學生和中國學生的待遇差別還是很大的,中國學生在學校有很多機會,但留學生的機會就很少。我們不能去實習、不能打工、不能獲得某種榮譽,因為我們沒有中國居民身份證。
學校里很多活動也是為中國學生辦的,雖然沒有限制留學生參與,但舉辦方從來不把留學生考慮進去。我在天津學習語言的時候感覺很酷,因為他們組織了許多面向外國學生的活動,這讓我感覺到自己被禮遇。
但我們的宿舍比中國學生的好很多,例如我的房間里只住兩個人,而中國學生的房間要住四個人。
我的外表明顯不同于中國人,當我去校外一些地方,很多人會故意繞開我,不和我交流。也許他們還是覺得我們有點危險?我知道東亞的留學生就不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和中國人長得像。
2、“入學容易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