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唐山:逝者安息
一個朋友說:"現在才建?"我說:"好過沒有。"現在的唐山,能給人以足夠的好感,不止因為這座震撼人心的地震墻。
唐山,繞不過去的唐山。
那年,我才9歲,生活在距離唐山有800公里的地方,也天天住在地震棚里。少年不識愁滋味,感覺自在逍遙,同齡的伙伴們也都喜歡木板搭成的地震棚,那個年紀哪會知道地震意味著什么呢?現在是7月29日,離那場地震剛好是 32年零一天,這個時候,寫唐山,心里多了一番滋味。
地震時在樂亭的生物學教授劉女士,今年只有35歲,生活在美國,回憶起地震棚,她說:"我不知道是我想象還是真記得一個極大的塑料布搭的帳篷,真的覺得我看見過那塊大塑料布,用木頭支撐著。人們都一副聽天由命的漠然,擁擠成一堆取暖。也許是我看小說多了想象出來的,就跟幻覺一樣。"才剛剛過去32年,許多記憶就模糊了嗎?還是她當時年紀太小,無從回憶?
樂觀的唐山人,我接觸到的每一個,無論幼長,都不忌諱談起那場地震。52歲的老白,當年在一 家鋼鐵廠當工人,那時候,他剛剛20歲。"有人跟我說自己從屋子里跑出來的,我說,你吹牛逼。"老白說話,像是在唱歌,在唐山的幾天里,我一直試圖學習這種方言,但很失敗,所有人聽我卷著舌頭的聲音,都笑。老白說地震當天的情況,用的就是這種地道的唐山口音:"跑?怎么跑?我正好在院子里,站都站不住,樹梢都開始掃地了,唰唰唰。后來一看,鐵道都擰成麻花了。"老白同時是工人民兵,負責埋葬逝者的尸體,官方數字,24萬人遇難。
今年5月12日,四川地震后,很自然地,人們會回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