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天津:冷與熱
那些已經略顯破敗的老洋樓,訴說著這個城市曾經的 榮光。堅守在這些洋樓里的老天津人見慣了大場面,即使再困難的時候都還能自我解嘲說,"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
到天津的第一天,我在當地的朋友執意要帶我去找茶湯吃——她說,茶湯是老天津的小吃,只要看 見有龍頭大銅壺,就代表這家有茶湯賣。我們在改造后的食品街走了兩遍,才發現一家門口擺著龍頭銅壺,銅壺也成了擺設,店東懶洋洋地拿出一暖水瓶,用電熱水壺熱了一下,在泡沫塑料的碗里給我們沖了兩碗糜子面的。
食品街、旅館街、古文化街、估衣街,這里曾經是天津人最津津樂道的"南市",也被稱為"三不 管兒",是舊天津衛租借之間的一小片商業中心。因為沒人管,反而造就了這里的繁榮。當然,現在這里不僅有人管,而且還是天津市重點推出的文化旅游特色街 區。不過,天津人已經不來這里了。街面上除了旅游紀念品商店,就是售賣假名牌的小店,偶爾有幾個外國人在里面大呼小叫地挑著。曾經熱鬧而雜亂的市民生活, 被冷清而干凈的旅游業取代。
天津變了。我和我的朋友們所熟知的天津,定格在本世紀最初的幾年里。彼時,下崗潮已經過去幾 年,這個城市的人們剛剛擺脫陣痛。在成片成片建于50-80年代的單位宿舍樓下,自動形成了集市。大街上隨處可見做各種小買賣的:盜版光盤、過期雜志、蔬 菜水果、煎餅果子。新一輪的市鎮建設還沒開始,盡管被人們譏為"中國最大的縣城",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依然悠閑自得。這座城市在過去的100年里經歷了太多次興衰,以至于生活上的細節與任何一個北方城市迥異,倒是更像廣州,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