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 在他筆下可以清楚看到時代和思潮的共振
日本心思的曲折,很多人從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中有所體會。但對我而言,東鄰獨特民族性格的沖擊力卻因閱讀子安宣邦所著《何謂“現代的超克”》產生。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宋宇
日本的近代化過程一直伴隨著曲折的迷思。圖為2018年2月19日,在日本東京銀座商業區,行人穿過馬路。
(相關報道《“戰后日本要從批判戰前日本的思想體系出發——”子安宣邦對日本歷史的反思》首發于2019年7月4日《南方周末》)
日本心思的曲折,很多人從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中有所體會。但對我而言,東鄰獨特民族性格的沖擊力卻因閱讀子安宣邦所著《何謂“現代的超克”》產生。
“現代的超克”是戰時日本為自己的侵略行為尋求解釋的一攬子理論,包括哲學、世界史、文學和地理等在內的各學科都為這一理論提供見解。并且,這不是知識階層的智力游戲,普羅大眾和知識精英同聲合唱,讓“現代的超克”成為戰時日本的“主旋律”之一。它所提供的解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