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疫苗助力細胞免疫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已經在血液腫瘤領域大放異彩,但對付實體瘤療效不佳。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疫苗,能夠顯著增強CAR-T細胞抗實體瘤的能力,一旦在臨床上獲得成功,有可能極大地改寫CAR-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的歷史。

責任編輯:朱力遠

CAR-T細胞與強化疫苗聯用之后,超過60%的腫瘤小鼠都得以存活150天以上。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7月25日《南方周末》)

細胞免疫療法已經在血液腫瘤領域大放異彩,但對付實體瘤療效不佳。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疫苗,能夠顯著增強CAR-T細胞抗實體瘤的能力,一旦在臨床上獲得成功,有可能極大地改寫CAR-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的歷史。

在腫瘤微環境里,人體T細胞受到腫瘤細胞的“蒙蔽”而放松對腫瘤細胞的監管和清剿,科學家對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增強其識別和擊殺腫瘤細胞的能力,催生一種全新的免疫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療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相繼批準該療法治療急性淋巴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腫瘤,但是目前該療法對實體瘤卻顯得“力不從心”。2019年7月,美國《科學》雜志報道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疫苗,顯著增強CAR-T細胞抗實體瘤的能力,有望改寫CAR-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的歷史。

為什么實體瘤難以治療?

2017年8月和10月,美國FDA接連批準了兩例CAR-T細胞療法,適應癥分別為25歲以下的難治型或復發型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成人難治型或易反復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不久這兩種新療法也被歐洲藥監局批準,從而將廣受關注的CAR-T細胞療法推向了風口。中國和美國的醫療機構競相開發類似的抗癌產品。根據美國臨床試驗數據庫(ClinicalTrails.gov)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中國注冊的CAR-T臨床試驗數量超過200項,相當于美國的兩倍,而中美兩國開展的CAR-T療法臨床試驗約占全球的80%。

不過,在各國如火如荼開展臨床試驗之際,CAR-T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