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賡先生出北平記

當然有!他不但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史學家,而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更是一位知行合一的磊落儒者、愛國者。且聽我講一講從史料里鉤沉出來的柴德賡先生“出北平記”。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47年9月28日于頤和園,左起劉迺和、陳垣、柴德賡、余遜。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7月25日《南方周末》)

我小時候住在舊輔仁大學的教師宿舍里面。我們院子的南門對著恭王府那高不可攀的北墻。我們的北面沒有墻,卻有一道綠色的竹籬笆,影影綽綽地,在都市的中心,點染出一抹鄉村園圃的溫情色調。那道綠色的竹籬,不但給兒時的我提供了都市鄉村的遐想,而且給我和我的玩伴們提供了幾乎取之不盡的道具。從籬上抽出一根長竿——那種長、直、勻稱的——就是大空場露天劇院里的“丈八蛇矛”,可以戰呂布、挑滑車,或者頗為洋氣地刺向巨人般的風車。1966年初夏,某個日長如歲的下午,柴念東(1954年生)、我(1955年生)、柴立(1956年生)三人在空場上戰作一團,踏起了半個院子的塵土。他們兄弟二人,一個自稱“常山趙子龍”,一個自稱“西涼馬超”,沖著我大吼:“來將通名!”我哪里肯示弱?盡量把提高音量和壓粗嗓門這兩個高難動作合二為一,喝道:“吾乃天下第七條好漢羅成是也!”我正準備拍馬迎敵,沒想到兩個對手紛紛繳械,把令我頗為忌憚的兩柄“長矛”丟在地上,身體站得筆直,向著我的腦后行“注目禮”。我還沒來得及轉身看個究竟,就聽得一個熟悉的沙啞嗓音訓斥道:“什么亂七八糟的?你們比關公戰秦瓊還荒唐!”原來是他們的祖父柴德賡先生。聽到這個聲音,我也只好放下竹竿,怯怯地叫一聲:“柴伯伯?!?/p>

這稱呼,令我十分尷尬。所謂柴伯伯,就是輔仁大學老校長陳垣先生的大弟子,歷史學家柴德賡(1908-1970)。按說他和我父親俞敏(1916-1995)的交情也不短了。七七事變以后,父親從北大轉學到輔仁讀書,成為該校的高年級學生,而柴先生已經是青年教師。那時年輕教師和高年級學生之間,關系因隨意而緊密。1948年,父親在燕京大學任教。柴先生出城,到燕京大學訪友,時間長了點兒,進城回家吃飯,略嫌晚了,就到我家歇腳吃飯。說明二人是很熟的朋友。1951年北京高校教師到各地參加“土改”。李長之去了四川,柴德賡和先父去了湖南,被分在一個組,同吃同住月余,自然又加深了友情,說是同輩的朋友,不為過分。換一個角度看,啟功先生是柴先生的師弟,同出于老校長陳垣先生門下。而我稱啟功先生為“大爺”,北京話里就是伯父的意思。所以,從表面上看,我稱他為“柴伯伯”順理成章。但是,我和柴先生的兩個孫子念東、柴立非常對脾氣,假以時日,說不定三人會放下“長矛”,撮土插香,桃園結義。從這個角度講,我寧愿把柴先生高尊一輩,稱他為柴爺爺,以取得和玩伴們平等的身份。況且柴先生在重慶的國立女子師范學院教書的時候,我母親是他好友魏建功先生的學生。因此我和柴氏兄弟平輩,并非沒有根據??上乙恢睕]能踐行這個想法,而是采取了折中的辦法,稱先生為柴老。模糊處理,能使自己玩得更加順遂、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