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垃圾分類結束十年慢跑 下一步如何百米沖刺?

廣州垃圾分類已經探索了10年,稱得上是全國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經過十年慢跑之后終于進入百米沖刺階段。

責任編輯:李博

廣州街頭的垃圾分類箱(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廣州垃圾分類已經探索了10年,稱得上是全國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經過十年慢跑之后終于進入百米沖刺階段。

7月下旬的一天,下班回家的廣州市民蔡鈺在樓道口看見一則物業通知,上面說廣州已全面啟動垃圾強制分類。幾乎同時,數百萬廣州外來人口的手機也都響了起來,一則落款為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的短信,號召他們積極支持和參與廣州垃圾分類。

近期在上海引爆全國垃圾分類熱潮之后,廣州以這樣的方式宣告跟進。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廣州垃圾分類已經探索了10年,稱得上是全國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經過十年慢跑之后終于進入百米沖刺階段。

廣州新一輪垃圾分類要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2020年底前,要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

十年慢跑終于百米沖刺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碧崞饛V州垃圾分類,多位業內人士發出同樣的感慨。

廣州起步確實早。2010年1月,廣州就在越秀區一個社區試點垃圾分類。一年之后,廣州又以先行推廣實施區域的形式,推進了更大范圍的試點,包括黨政機關、學校、酒店和小區等。

彼時,廣州尚無經驗,希望借由試點找到適合自身的垃圾分類方式方法,而且也確有成果。當前被諸多城市采用的“定時定點”投放模式,就是2013年廣州首推。同時,不斷宣傳動員、完善政策設計、擴大試點范圍,包括進一步進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

2011年,廣州出臺《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這是全國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政府規章;2018年又出臺《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是全國第一部有關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并開出全國首張垃圾分類個人罰單。

廣州推進垃圾分類的決心和力度不可謂不大,甚至將其作為中考試題。

“廣州天氣熱,垃圾問題也更突出?!睆V州市分類得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靜山記憶猶新,彼時廣州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需要新出路,政府也有領先意識去推動垃圾分類。

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2011年廣州全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量減少144963噸,首次實現負增長,減量率達2.8%。此番全國垃圾分類浪潮之前,廣州仍在有節奏地推進,今年初將垃圾強制分類試點范圍擴至6個區。

不過,許多人認為廣州垃圾分類并未達到預期。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說,試點中部分街道、社區確實探索出一些好做法好模式,但始終未能形成全社會全覆蓋的態勢,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機制、市民意識和參與度、垃圾分類支撐體系也都有待提升完善。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這既有實施、投入問題,也有時機因素,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是運動,無法一蹴而就。從這一點看,廣州經歷了一場緩慢探索。

廣州官方也坦言,廣州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但在體制機制、流程體系、服務執法、群眾參與、設施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短板。

如今,隨著全國性浪潮掀起,廣州垃圾強制分類提速,從試點到全面啟動,今年內要實現轄區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物業小區全覆蓋,分類收運線路全覆蓋,資源回收、有害垃圾分類收集全覆蓋,社會動員全覆蓋;2020年年底前,全市居住小區(社區)、城中村、農村行政村垃圾分類全覆蓋。

近期,加強宣傳教育、公布投訴咨詢舉報電話、上崗垃圾分類督導員、撤換垃圾桶、強化定時定點收運等具體舉措,也已在許多區快速推開或升級。

廣州一位環保公益人士說,當前在國家推動下、上海的公眾動員下,廣州推進垃圾分類迎來更好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過去10年廣州積累了一定基礎和豐富經驗,這使其具備相對更好地推進新一輪垃圾分類的資源、優勢和能力。

“兩網融合”縱深發展

廣州依靠基礎積累和先行優勢就能“躺贏”嗎?

事實上,從“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目標及其前期探索中暴露出來的短板來看,廣州將要對前期做法模式優化提升,以及在更多環節實現突破。

7月9日,廣州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垃圾分類工作,強調要突出抓好垃圾分類關鍵環節,全鏈條提升,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動員,實現城鄉垃圾分類全覆蓋,并且具體強調下一步要在推動垃圾分類投放、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和完善服務強化執法5個方面取得新突破。

其中,關于“優化回收網點布局,推進環衛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銜接,切實提升資源回收利用效率”的部署備受關注。一方面,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體系的“兩網融合”被認為是垃圾分類的核心之一;另一方面,廣州對此的探索頗具成效和特色。

隨著垃圾分類的精細化推進,將有越來越多垃圾轉入資源回收體系,這是垃圾分類的關鍵價值所在,也是對城市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的重要考驗。

從2014年開始,負責廣州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的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開始推進“兩網融合”探索。目前,已構建起骨干回收網絡,包括3340個再生資源回收點,擁有較高的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處理能力。比如,廢玻璃收運與資源化處理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年回收處理量達10萬噸。

此外,還創新推出“互聯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平臺,實現全網運營、全區域覆蓋,網上預約回收、無人值守智能回收等,受到商務部和廣東省肯定。

廣州提出,未來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完善仍要發揮供銷系統優勢。今年內,廣州的目標是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而未來仍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廣州回收處理體系面臨可回收物產量持續增長、公益性政策有待加強等諸多問題?!睆V州市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李潔明說,為此廣州計劃今年三季度出臺可回收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規劃,推進“兩網融合”縱深發展,并推進全市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布局廢玻璃、廢木質、廢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處理項目。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隨著垃圾分類推進,加快建設與前端分類相匹配的終端處理能力,以終端處理能力倒逼前端分類是關鍵,但僅依靠供銷系統仍不夠。

曾德雄認為,不僅是資源回收,未來廣州系統推進垃圾分類中,必須調動和引導更多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斑@一點其實是廣州的優勢,多年探索中,廣州積累下一大批環保企業和社會組織,資源優勢非常好,但卻一直沒能有效銜接進整體工程推進中?!?/p>

他提醒,垃圾分類要避免運動式和簡單行政式推動,要從社會建設層面統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政府要在場地、公共設施和平臺上解決關鍵性基礎性問題。

多年來,楊靜山的企業一直為廣州某街道提供垃圾分類服務,并形成了頗有影響力的樣板,吸引了上海前來學習借鑒。

“希望未來能在廣州進一步推廣?!睏铎o山說。

上述環保公益人士表示,從國外先進經驗看,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城市,都非常注重和支撐企業參與,同時賦予基層靈活探索空間,創造許多可行高效的模式,廣州應借鑒。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