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案背后的“公地悲劇”
寬恕或不寬恕,在多大程度上寬恕,應該由受害者或其權利繼承人決定
責任編輯:陳斌
當地時間2019年6月24日,美國皮奧里亞,章瑩穎的父親在法庭外面向媒體用中文宣讀一份聲明,母親悲傷不已。
(本文首發于2019年7月25日《南方周末》)
寬恕或不寬恕,在多大程度上寬恕,應該由受害者或其權利繼承人決定
2019年7月18日,中國訪美學者章瑩穎遇害案的判決引發國人關注。殺人兇手克里斯滕森最終僅被判終身監禁,原因是陪審團中的兩名成員不愿意判克里斯滕森死刑。2016年11月3日,就讀于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江歌被閨蜜前男友陳世峰用匕首殺害,陳世峰也沒有被判死刑,而是被判20年監禁。
對這兩個案子的判決,國內很多人都不贊同,當然,也有人支持的。比如,章瑩穎案,有人認為,美國按照程序正義的原則這樣判決并無問題。江歌案,也有很多人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