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動手把男主寫“死”了

無數的“選擇”綜合導向的結局,可能讓你滿意,也可能讓你失望。

責任編輯:潘勁虹

“誤進”某個搞笑視頻,兩個人撿起“路上的紙巾”,蹦蹦跳跳走到垃圾桶旁邊,視頻界面彈出選項:A.濕垃圾 B.干垃圾 C.可回收垃圾……

不僅生活中要分類垃圾,連看個視頻也得做選擇題。

這類互動視頻越來越多,在某些內容節點,屏幕上會出現選項,邀請你“互動”,選擇其中一個才能讓視頻繼續。

無數的“選擇”綜合導向的結局,可能讓你滿意,也可能讓你失望。

這種“交互形式”常見于游戲,逐漸滲透到視頻、話劇、小說等內容領域,為其提供新的創作思路。

B站《垃圾分類互動視頻》

被科技迷們奉為神劇的《黑鏡》(Black Mirror),推出《黑鏡》電影版《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Mirror: Bandersnatch)。

與過去推出劇集不同,這部電影使用了讓觀眾“選擇劇情”的交互形式,觀眾的選擇可導向5個不同結局。

流媒體巨頭網飛(Netflix)領頭,互動視頻正成為國內外視頻網站躍躍欲試的新領域。騰訊、愛奇藝推出互動影視作品,B站則直接為UP主(視頻投稿人)提供互動視頻制作功能。

《黑鏡:潘達斯奈基》預告

觀眾自選結局

不滿意影視內容的結局,成為一股觀影風潮。

今年上半年,最讓忠實觀眾痛心疾首的結局莫過于《權力的游戲》最終季。

前幾季把故事框架打得非常完美的《權游》,最終上線了一個讓觀眾口誅筆伐的結局。鐵王座最有力競爭者龍媽屠城,被雪諾手刃,鐵王座被龍焰燒掉,布蘭躺贏。

這個被評價為全員人設崩塌的“爛尾”上線后,制作方HBO收到了大量投訴,觀眾紛紛要求重拍。

提供多個結局的互動視頻,一定程度上讓觀眾可以自行挑選觀影元素和結局。

以《黑鏡:潘達斯奈基》的互動形式為例,觀眾觀影時需要面對眾多選擇,如主角吃什么早餐,聽什么音樂,選擇什么方式犯罪。

網飛視頻媒介會自動緩存不同選項影像內容,觀眾無論作出哪個選擇,都可以實時流暢地看下去。

必須作出選擇才能繼續電影

這些選擇的排列組合構成數量龐大的支線,最終導向5個不同結局。體驗一版結局需要50到90分鐘不等,影像素材總時長超過300分鐘。

講所有的故事

盡管《黑鏡:潘達斯奈基》提供了五個結局,但相對于觀眾們千差萬別的審美來說,可能遠遠不夠。

這部科技神劇第一季豆瓣評分高達9.4,而電影版僅獲6.9分。通過互動交互提供了更多的結局,卻沒有使觀眾更滿意。

《黑鏡:圣誕特別篇》當你被全世界拉黑了

評分低的原因有幾個,首先,視頻互動性增加,故事內容沒有本質改變。不少觀眾認為它的劇情太“水”了,劇情線不如前作精彩,只是為了交互的形式感而提供了再多的結局。

編劇絞盡腦汁想多支線故事和結局,企圖讓每個觀眾獲得想要的東西,顯然吃力不討好。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作者只有莎士比亞一個。如果觀眾的喜好和網絡流量過度綁架了創作者的自由,這樣的“交互”內容得不償失。

電影主人公明白自己的世界被選擇操控

其次,是交互視頻的形式會打斷故事,帶來不好的體驗觀劇。

站在觀眾的角度,看電視劇變得像通關游戲一樣,每個劇情節點都要做選擇題,容易感覺燒腦和勞累,不恰當的交互反而成了內容的累贅。

影視劇也能“玩”

在過去,游戲和影視化內容互相影響的方式是,劇情游戲被改編成影視劇,如知名的《仙劍奇俠傳》系列?;蚴?,爆款影視劇推出手游。

總體來說,在過去,游戲和影視內容交互形式不同。

互動形式無疑是把游戲的玩法,移植到影視劇中,讓觀眾不僅能看,還能通過交互參與內容,讓影視劇擁有了游戲性。

真人影像互動游戲《隱形守護者》

以游戲為基礎的互動影視作品,有非常出色的互動電影游戲《底特律成為人類》。國內的互動視頻嘗試,正是從文字AVG(文字推理冒險游戲)真人影視化開始。

2019年,互動影像游戲《隱形守護者》上架 Steam 和騰訊視頻。這款文字AVG不使用動漫立繪,而是由真人演員演出。

《隱形守護者》預告

雖然這部作品使用一張張圖片替代連貫鏡頭,無法與《黑鏡》流暢的視頻內容相比,但這種形式在國內還算新鮮。愛國懸疑諜戰故事加上帥哥美女演員,還是吸引了不少關注,曾經登上Steam 全球商品熱銷榜的第一名。

《隱形守護者》有一百多條分支,四個不同結局。既是文字冒險游戲,又是真人互動影視劇。當一款內容產品既可以是A,又可以是B時,人們開始難以區分界定A和B。

《隱形守護者》中最受歡迎的角色純子

當真人影視作品也能“好玩”,游戲的吸引力無疑被削弱了。這也許代表著,游戲和互動影視作品將被放在同一市場上。

不過,真人影視內容能“玩”起來,還是有利于視頻內容創作。好玩有趣的互動形式,無疑會提高觀眾的參與感注意力。

B站互動視頻

在國內,B站從7月8日起向部分UP主提供制作功能,用戶進入視頻時會收到提示。

目前已經出現了不少互動視頻內容,如,真人短劇、垃圾分類、游戲等互動視頻,甚至有視頻投稿人制作了互動版《亮劍》。

還有哪些內容開始“互動”

除了最直觀的互聯網視頻,還有不少文娛內容正“互動”起來。

沉浸式話劇

如果說由《黑鏡》引起的互動劇熱,是電視劇轉為網播后,互聯網媒介形式的革新。那在壓縮臺上臺下距離的沉浸式話劇,其實是一種藝術表現方式符合了“互動”風潮的當下。

沉浸式話劇的概念并不新鮮。進入話劇劇場,觀眾不能端坐在舞臺下看表演,需要成為演員,成為戲劇的一部分。專業演員們也不完全按照“劇本”走,被觀眾“觸發”后,給出現場反應。

以經典沉浸式話劇《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為例,演出場地一般為5.5層(極少數情況解鎖更多層數),故事角色分散在不同地點各自發展劇情,故事會循環出現,觀眾需要自行拼湊出完整故事。

觀眾佩戴面具進場,電梯在每層打開,電梯女孩都會隨機推出幾個觀眾。這意味著,觀眾們進入了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想看懂故事要跟著演員上下樓梯來回走動。

《不眠之夜》

該話劇改編自莎士比亞作品《麥克白》,對這個故事不熟悉的觀眾,最大的難點莫過于搞清楚角色身份,找到主線人物麥克白,跟著他“行動”。

闖入這個故事,演員們與觀眾近距離接觸、互動,這種現場感無疑增加了話劇藝術的不可替代性。

以下短評來自豆瓣:

@歌屺 麥克白接受最后審判的時候,女巫在我身邊摟住我的肩膀,把我的目光方向對準麥克白吊死的場景,隨著麥克白掙扎女巫按住你的力度會越來越大,最后也是這位演員牽著我出場,幫我拿下面具親了我一下,魂都給親跑了,一定要去二刷。

@ouchou 全程下來,幾個關鍵的場景沒看到,大部分時間跟的是一些并不怎么重要的環節。要是二刷,我就知道哪個環節該跟著誰走了。最喜歡的是燈光秀那場戲(并不知道叫什么),燈閃爍著亮起時,指不定哪個npc就突然出現在你眼前,非常喜歡這種驚喜感、不確定性。燈暗下的瞬間,你能感覺你周圍的觀眾都是一具具骷髏,視覺效果非常棒!

互動書和對話體小說

說到互動書,《S.》一定是最被國內讀者熟知的互動解謎書。

該書在主線故事中套了另一本小說《忒修斯之船》,兩個“讀者”邊讀《忒修斯之船》,邊在書空白頁中做筆記,并通過文字對話交談。

圖自誠品書店官網

想要完全讀懂這本書,需要結合書所附實體道具讀三遍:書中套的小說、讀者A的筆記、讀者B的筆記。

因為這本書特殊的“排版”,內容需要前后翻動著跳讀,把“實體書”的互動形式發揮到極致,被視為是對電子書的挑戰。

但《S.》畢竟是一本紙質互動書,在互聯網時代難免要成為珍藏標本。更符合人們電子閱讀習慣的新型交互小說,只會越來越多。

大約在2017年,對話體小說(一種以人物對話為主的一種小說類型)開始在國內走紅。它不僅內容結構和表現形式不同于傳統小說,甚至連媒介和視覺呈現方式都與眾不同,它們的載體為對話體小說App。

蔡駿對話體小說《末日之吻》

閱讀對話體小說,你更像是在看人物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點一點對話框,新的對話(少數添加了插圖、配音、短視頻)彈出,這就是它的核心互動形式,具有一定的沉浸感,仿佛你就是正在“輸入中”的主人公。

習慣了長篇小說閱讀的朋友,可能會對這種碎片化到極致的小說感到困惑,認為它毫無文學性。但毫無疑問,這種輕量化、碎片化的交互型小說,受到了年輕人歡迎。

知名作家蔡駿的科幻愛情懸疑對話體小說《末日之吻》,在迷說App上閱讀量達到319.1萬。

集英社對話體小說App“TanZak”

今年6月,集英社(日本三大綜合出版社之一)也推出了對話體小說App“TanZak”,將把旗下擁有的名作以對話體小說的形式重新推向市場。

手機小說曾經是日本的一大產業,國內非常多90后喜歡的電影《戀空》,原著正是手機小說。日本集英社提供對話體小說服務,是這個電子閱讀大國對未來閱讀趨勢的判斷。

互動影視、對話體小說正在被量產,話劇也可能通過“浸入”“互動”重發生機,新的媒介形式也許誕生于人們對過去內容的反思,但一定聚焦在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受眾身上。

普通的結局,程式化的舞臺,規規矩矩的文字,再無法輕易打動年輕人。更有互聯網感的“互動”形式,更有參與感的傳播,漸漸成為內容產的共同追求。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