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倉印鈔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兩代印鈔廠(造幣廠)建在同一個地方的,唯有四川省的旺蒼縣。

責任編輯:楊嘉敏

原進入東河公司的廠區公路,東河公司搬離后,廠區公路被改造成鄉道,延伸至米倉山深處。 (何進平/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7月25日《南方周末》)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兩代印鈔廠(造幣廠)建在同一個地方的,唯有四川省的旺蒼縣。

備戰財政下的特殊企業

1965年秋天,一支由國家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派出的勘察隊,從陜西南部的南鄭縣悄然翻越橫跨川陜兩省的米倉山,進入了四川北部山區。此時的米倉山,層林盡染,紅葉流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辈礻爡s無暇顧及米倉山美景,仔細地勘測著川北的山峰與河流。

米倉山古道秋色。 (視覺中國/圖)

其時,中國社會經濟生活的重中之重,是三線建設。東南沿海有美國重重包圍,北部邊疆有蘇聯百萬陳兵,無時無刻地威脅著建立僅十余年、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新中國。三線的劃分和建設,實則中國的備戰舉措。三線建設以舉國之力,短短幾年時間就在13個省區興建和遷建了兩千余家企業,建設了一個以軍工為主、民用為輔的企業體系。

在所有的三線企業中,1965年秋天翻越米倉山的這支勘察隊所勘測、選址和將要建設的企業,是唯一一家既不生產任何軍用產品,也不生產任何民用產品的特殊企業。最終,勘察隊選定了地處米倉山南麓、東河邊上的四川省旺蒼縣孫家壩作為企業地址,經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會審后上報國務院獲批開建。

1966年5月4日,作為落實周恩來總理“備戰財政”設想的重要環節,以嘉陵江重要支流東河命名的三線企業“東河印制公司”正式開工,大批干部、工人和技術人員,從北京、沈陽、上海和成都集結到孫家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景云在工棚一聲令下,頓時,綿延數公里的工地上,人聲鼎沸,機器轟鳴,公司所屬的熱電廠、造紙廠、熔煉廠、印刷廠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企業辦社會”的醫院、學校、球場、俱樂部等附屬設施,在東河邊的“三溝兩壩”上,同時開建。

按照一般戰爭形態,一旦有外敵入侵,必然會竭力破壞我國的財政體制和貨幣體系,以迫使我軍的后勤保障和我國戰時民生陷入嚴重混亂甚至崩潰。為此,備戰的財政體制必須要有應對的規劃:當地處北京、沈陽、上海等一線地區的印鈔廠遭受敵人的轟炸損毀時,政府要保證有足夠的貨幣供給,以供戰時之需以及市場、社會的穩定——東河印制公司就肩負這個戰略性使命。建在四川北部旺蒼深山溝的東河印制公司,是印鈔公司,它的產品,是國家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當時,東河印制公司是全國唯一一家按照集印鈔、鈔票紙生產、貴金屬提煉、供水發電、印刷機械研發制造為一體的多專業、多門類的大型綜合性企業設計建造的,在國家的備戰財政體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故而,東河印制公司是相對封閉和獨立的,自己發電,自己造紙,自己熔煉,自己印刷,且嚴格保密,解放軍的兩個步兵連負責警衛。公司建在三線地區,是保證戰時也能順利生產;而平時,由于地處偏僻山溝,各種社會因素很難影響到公司的運行。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東河公司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坊間流傳著許多關于鈔票印制的傳說。很早的時候,我就知道有個印錢的東河公司,幾十年后我走進東河公司,盡管還有一長段高墻鐵網隱約顯示著東河公司當年的風光,卻已神秘不再,且和大多數三線遺址一樣,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成為人們懷舊的場所。

爬滿綠色植物的東河公司505廠已廢棄多年的兩根輸熱管道,見證著東河公司旺蒼印鈔的滄桑歲月。 (何進平/圖)

2019年4月15日,我和幾位朋友陪同高中同學蕭梅驅車400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