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傷人頻發,誰該關進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為何不關入精神病院!”記者注意到,很多人在網絡上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情況真的如此嗎?
責任編輯:周上祺
“這個、這個有點太敏感了。我還是不回答了吧?!?/p>
當詢問為何精神病人傷人頻繁發生,以及如何對這些事件進行應對時,一位公立醫院的精神科醫生表示。
這位醫生的反應,與公眾對精神病人的反應近乎如出一轍。目前,社會對精神問題仍然忌諱莫深。
但是,這一問題并不會消失不見。近期,關于精神病傷人頻繁發生:從章瑩穎案兇手律師稱罪犯有精神病,到瑪莎拉蒂肇事車主患有“精神病”,再到患有精神病的國航“監督員”大鬧機艙。
最近的兩起事件,更讓公眾膽寒:日本京都動畫縱火者被曝患精神病,但他的所作所為已經造成34人死亡;一位香港演員在中山參加活動時遭一名男子行刺,中山警方稱該男子患有妄想癥。
“精神病人為何不關入精神病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很多人在網絡上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情況真的如此嗎?
精神病人傷人為何頻繁發生
2018年的一天,廣州五羊邨地鐵站旁邊,一位衣著凌亂的男子在高聲唱著歌,時不時還往一些人前面湊過去大聲叫嚷,過往行人紛紛躲避。
在那一瞬間,圍觀者會清晰的明白,精神問題人群離所謂的“正常人”并不遠。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顯示,我國抑郁癥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換句話說,每50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郁癥患者,每20個人中就有一個焦慮障礙。
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81萬人。
而近期,關于精神病人傷人事件,讓公眾又一次將目標聚集在這個群體。許多人不禁要問: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們要怎么辦?
“其實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個時間段有精神病人暴力集中出現的情況,這里面有許多原因導致,但如果看實際的統計數據,你又會發現精神病人真實的傷人殺人的發生率,實際上是低于正常人的傷人殺人發生率的?!睆V州利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精康社工胡少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指出,目前國內針對精神病人肇事肇禍實際上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監控和服務的機制,特別是廣州地區基本上所有登記在冊的精神病患者都會納入到服務體系內,這個體系里有家屬、社區精防醫生、公安、殘聯職員、居委人士、社工等不同單位與個人組成,很多有發病征兆的都會及時發現并跟進處理。
“目前比較難預測和防范的反而是那些沒有登記在冊疑似精神病患者造成的肇事肇禍,在我的實際工作中發現,由于這類人出現病征后并不會主動求醫,甚至抗拒承認自己有病,而基層的工作者(如居委、派出所民警)缺乏專業的精神病學知識,無法準確判斷對方到底是否精神病。加上目前針對此類疑似精神病到底要如何處理,在法律上也是有不夠完善的地方?!焙倭急硎?。
那么,怎么辦?
胡少良指出,要更有效地應對精神病人傷人殺人的危機,需要一個系統性的服務網絡和機制建立,首先最先可能接觸到危機的基層工作人員接受關于精神病學基礎知識培訓,對什么人可能造成危機能有一個大概判斷。其次在區一級層面可以參照香港地區的做法——建立一支精神健康緊急介入服務隊,專門接收由街道、居委或民警轉介過來的危機個案,服務隊需要有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社工、警察、消防等多個專業人士組成,平時大家各自做自己的本職工作,每月定期開會或有個案時緊急出動。
此外,要意識到家屬支持工作的重要性,家人有異常行為,通常最先發現的都是家人,但家人由于長期照顧精神病患者或疑似精神病人士,身心俱疲,極度需要得到支持和服務,亦需要學會在什么時候求助,減少危機爆發或擴大。
“第四,政府層面需要有一個牽頭的部門整合與精神健康相關的服務,逐步形成一個功能完整的服務體系,目前的政府部門分工明確,但對精神病的不同服務項目缺乏足夠的統籌和頂層設計?!焙倭急硎?。
精神病就該關入醫院?
許多成年人都經歷過精神崩潰的那一刻。
“經歷失戀和失業的成年人,如果馬上去醫院進行測試,很多都被判斷是中度抑郁?!币晃粚<抑赋?,“但這是創傷期?!?/p>
但是,很多人對自己的精神痛苦忌諱莫深,最終,有些人康復了,有些人卻并沒有。
“大眾對‘心理問題’認識上仍有巨大的誤區,認為心理問題就是精神病,這是一個太大的鍋,使很多人談‘心理’色變,不愿意去談?!豹毩虡I的心理咨詢師張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胡少良指出,精神疾病種類繁多,按診斷手冊來分有幾百種之多,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等?!捌渲芯穹至寻Y的發病率約為1%。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可以有較大差異,比如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絕大多數都需要終身服藥治療,幻覺妄想等癥狀較難根治。而較為輕微的抑郁癥患者,可能不需要服藥,只需要接受短期的心理輔導,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后即可痊愈?!?/p>
那么,比較嚴重的精神病,應該關入精神病院嗎?
“精神病人應該關進精神病院的觀念其實已經是一個很古老的想法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家就開始了去院舍化運動,簡單來說就是拆除大型的??凭癫≡?,減少住院病人數量,讓精神病人回歸社區生活。特別是精神科藥物的發明,使得大多數精神病人的病情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和獲得回到社區康復和生活的條件?!焙倭急硎?。
他指出,一般來說,只要精神病人能夠定期復診,按醫囑服藥,病情都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復發幾率大大降低。實際上有超過90%的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社區的,只有在急性病發期才需要接受住院治療。因此為了幫助大量生活在社區中的精神病人獲得支持不至于放棄治療并擁有更佳的康復條件,社區需要有配套的能夠提供社會心理支持的相關服務項目和人員。
“實際上社區若能提供足夠的康復服務、理順家庭關系、協助精神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重返學校、重新就業,讓他們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話,反而是對疾病最好的干預?!?/p>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指出,要號召公眾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及時求助。鼓勵公眾發現心理異常時,樹立求助意識,主動到專業機構治療。同時,號召公眾了解精神疾病可防可治,不歧視患者,營造關懷支持患者的環境。
同時,要構建心理服務網絡。發揮基層社區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網底作用,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