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月球
登月競賽將變得越來越激烈,但國際法的漏洞有可能引發一場爭奪月球上有價值區域的競賽,世界各國有必要制定新的協議,追求合作共贏。
責任編輯:朱力遠
就現狀而言,月球上的熱點地區的歸屬很可能采取“先到先得”原則,有利于那些能盡快抵達那里的富裕國家和公司。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1日《南方周末》)
登月競賽將變得越來越激烈,但國際法的漏洞有可能引發一場爭奪月球上有價值區域的競賽,世界各國有必要制定新的協議,追求合作共贏。
鮑勃·理查茲(Bob Richards)還記得,小時候在滿是雪花點的黑白電視機上看到過這樣的畫面:宇航服、著陸艙,還有正在月面上邁出人類歷史性一步的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雖然當時還在蹣跚學步,但理查茲清楚地記得,自己坐在客廳里,看著父親在跟兔耳朵一樣的天線搏斗,試圖讓從美國布法羅傳來的電視畫面更清晰一些?!鞍⒉_11號是人類歷史上的關鍵時刻,”如今已是月球快遞公司(Moon Express)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的理查茲說,這家公司打算運營地月之間的商業航線,最終目標是要在月球上開采礦藏?!皩τ诮裉彀l生在太空中的一切,都與阿波羅計劃帶給人們的啟迪密切相關?!?/p>
上世紀60年代,人類掙脫地球的枷鎖,摸索著進入太空看來只是時間問題。盡管花費的時間比很多人預期的長,但現在,那個時刻似乎終于要到來了。大約有6個國家以及多家私人公司都制定了在近期登月的計劃,競爭一觸即發。
在“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兩年之前,美國、英國和蘇聯簽署了《外層空間條約》(現在簽約國已達107個),規定太空探索必須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以和平方式進行。條約還規定任何國家和個人都不能對地外天體宣稱主權。但其中也藏有漏洞:兩條“互不侵犯條款”要求所有簽約國不得危害另一簽約國的飛行器和基地,比如在其附近或上方降落。這聽起來合情合理,但也給國家或私人機構通過搶先登陸來獨占某個區域提供了依據。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馬丁·埃爾維斯(Martin Elvis)在2016年發表于《太空政策》(Space Policy)雜志上的文章中指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